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说课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0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初中音乐《快乐的do re mi》说课稿”,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不论是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还是在以后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大家都要经历说课这个环节。因此,中公教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一节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下)午好!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7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和要求。论从史出,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本节课从国家层面,讲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发展道路,明确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第八课的逻辑延伸,又是第十课的逻辑起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通过前三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为本课走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目标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学生对国家大事比较关心,有所了解,初步具备由现象到本质、有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品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可以引导学生论从史出,探索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但是学生思想往往停留的位置不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目标分析和文化自觉自信必须得立足于学生生活实践,这就对探究活动材料选择提出了挑战,探究活动设置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合学生实际,真正让学生能有思考、有感触、有启发从而有认同。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4.明确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
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难点】
文化建设为什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五、说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的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媒体教学法、情景设置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会结合当下最受关注的时政热点“十九大”进行导入,导入如下:
多媒体呈现材料: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共十九大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设置疑问:在当代中国,要怎样建设文化强国呢?(进而引出本课内容)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采用最具时效性的热点新闻能够,迅速拉近教材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距离,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环节二:新课讲授
在这一环节,我会通过多媒体出示教材P98“五个视点”,并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是什么)?在启发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快速共同归纳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
我会通过多媒体出示课本P95页综合探究素材:“全盘西化”论与“文化复古主义”,并启发学生思考“你能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道理分析上述观点吗?”
学生探讨后,我会指导点拨形成结论。
结论: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继承、借鉴与发展的关系。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的先进文化
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华文化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对于这一知识点,我会通过师生谈话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哪次运动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历史转折,使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复兴?为什么这么说?学生凭借初高中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不难得出结论: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陈独秀和青年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代表着马克思传入中国,也是中华文化有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这里将通过讲授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民族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复兴。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并向学生强调发展当代先进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指导思想、基本特征、本质和核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