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情境导入,提问:
大家仔细观察大屏幕上展示的水族箱,你们发现了什么?(水族箱中有水、水草、假山、小鱼。)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我们都知道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那生物部分究竟由哪些成员组成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二)新课展开
生态系统的组成
1.教师展示啄木鸟捕食图片,提问树皮里面有昆虫的幼虫,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昆虫的幼虫吃树干中的有机物,啄木鸟吃昆虫的幼虫。)
2.教师展示森林中腐烂的树桩的图片,提问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
(会。树干中的有机物会被真菌、细菌等分解成水、二氧化碳、无机盐等无机物。)
3.教师提问,生态系统包括哪些部分?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4.教师提问,什么是生产者?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给了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5.教师提问,什么是消费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
6.教师提问,什么是分解者?
(细菌和真菌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树桩上长出的真菌,会将树桩分解成碎片,使坚硬的树桩慢慢腐烂。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
7.教师展示寄生植物菟丝子的图片,提问植物一定是生产者吗?
(植物不一定都是生产者,例如菟丝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利用其他植物的营养生活,属于消费者。)
8.教师展示秃鹫、蚯蚓的图片,提问动物一定都是消费者吗?
(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例如秃鹫以腐肉为食,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9.教师展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提问它们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生物部分以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等。)
(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作业:到田野里探索哪些生物属于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教学中你采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优点?
【参考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能把知识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启发式教学法能带动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型思维;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经历头脑风暴式的思考,集思广益,开拓思维,小组讨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请问植物为什么不一定都是生产者?
【参考答案】
菟丝子是植物,但细胞内不含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菟丝子营寄生生活,通过寄生在其他植物体上吸取营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所以说植物不一定都是生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