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我爱校园》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罗大佑的歌曲《童年》请同学聆听歌曲,并引导学生谈谈结合歌曲在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并提问:歌手可以用优美的旋律表达出校园场景,那我们又可以运用哪些方式表达校园的场景抒发我们的热爱之情呢?引出绘画后,教师揭示课题。
活动二:描述分析
1.初步感知
①学生课前将自己喜爱的校园一角拍摄下来进行分享,教师提出问题:你最喜欢谁拍摄的校园一角,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选择一张进行介绍:照片中是教学楼,构图凸显出主体建筑,又有优美的环境进行装饰,通过这样的构图更能体现校园的美。
②教师创设情境“中外校园交流会”即将到来,同学们谈一谈除了摄影的方式还可以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像外来的朋友介绍美丽的校园呢?
学生畅所欲言,师生共同总结:可以用线描淡彩的方式来表现校园美景。
2.形式分析
①教师为学生发放校园建筑物模型,组织学生以同桌为单位尝试摆放建筑物模型并展示成果,请其他同学评价更喜欢哪一种布局?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一种构图散乱,一种重点体现出主体物对周围环境做了取舍,后者构图更加均衡合理,突出主体,因此,大家都更喜欢第二种布局。
②设置讨论,展示教学楼摄影照片与铅笔淡彩写生作品进行对比,请同学仔细观察并讨论问题:通过对比,线描淡彩作品在造型、构图和色彩上与摄影作品有什么样的不同点?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在造型上,线描淡彩写生作品更为简练概括。在构图上,淡彩写生对近处的树木进行了大胆的取舍,使得整个画面主次分明,更加突出教学楼的主体。色彩上,淡彩写生的特点是淡薄透明,近处的树木色彩更加艳丽,远处的教学楼色彩较淡,使画面空间更加深远。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示范线描淡彩画的基本创作步骤及其技法:
1.画出主体建筑,添画环境,注意主次和构图;
2.确定整体画面色调,先为画面铺浅色,后涂深色;
3.深入刻画细节,调整画面。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请同学们自由展开联想,选择喜欢的一处校园小景,绘画出主体建筑,以环境为辅。
2.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问题给出指导和鼓励,有创意的作品进行表扬。
3.完成作品后举办“我爱校园”绘画大赛,请同学以“绘画大师”的角色自愿分享作品。
4.请其他同学扮演评委角色进行互评,最后教师整体总结评价从构图、色彩、线条、学生课堂参与度方面进行评价。
(如《校园一角》:内容——教学楼和学生;手法——线描淡彩;环境——绿树红花中的教学楼)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升华:校园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我们的校园如诗如画,如梦如歌,爱护校园的美好环境,人人有责。
2.课后请同学们运用大自然中其他的材料进行创作,完成后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组成以“大自然之歌”为主题的黑板报。
四、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说说画铅笔淡彩画要注意什么?
在铅笔素描稿的基础上薄涂淡进行练习,这种画法叫“铅笔淡彩”。在作画的过程中有如下注意事项:
(1)色彩:不必像静物写生那样拘泥于环境色、光源色、固有色,主要学会概括的归纳色彩,并且能善于用清透的颜色表达,和水粉不一样的是,要学会大胆的使用纯色,尽量发挥间色的表现能力,少用复色。
(2)造型:学会复杂的事物概括化,没必要细致入微,淡彩简单地说是大色调、大印象,而不是客观的反应事物。
(3)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常洗笔,并保持颜料的纯洁,不让颜色相互污染,清新纯净。
2.请谈一谈你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怎么突破的?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我设置的教学重点是:运用线描淡彩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构图合理的校园小景。教学难点是:绘画作品主次分明,表现出校园美好景色。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首先,我以歌曲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共鸣,在课堂的伊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情境中。
其次,在描述分析环节,我会展示摄影作品和线描淡彩作品,引导同学们进行观看,了解线描淡彩的艺术特点,比如构图、色彩、造型等。
再次,我设置了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环节,教师示范可以把绘画步骤最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实践有利于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这样合理的设计,我相信能够达成三维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