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光影的魅力》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苹果,用手电筒依次按照侧光、顺光及顶光照射苹果。请学生仔细观察并回答:苹果在受光照过程中有什么不同变化?
学生议论回答后,教师总结:不同的光影安排会产生不同的明暗对比。以此揭示课题《光影的魅力》。
活动二:描述分析
1.光源效果、变化规律
利用课件,播放图片:
①看图判断光源方向,不同方向和高度的光源产生的效果一样吗?
学生观察,教师总结:侧光会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增强体积感;顺光使物体的色彩、线条等得到真实的还原;顶光则会产生反常、奇特的效果。
②变化有何规律?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全面了解不同光线和物体明暗的变化关系。
组织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回答:光源来自于物体正侧方的时候投影最长,随着光源的升高直到出现在物体正上方时投影最短。顶光照射时,往往我们只能看到大面积的灰色和很少的亮部。
2.三大面、五大调
①出示一幅石膏体素描作品,分析三大面及五大调。
物体在空间中受光线的影响会产生深浅不同的灰度,这些层次不同的灰度可以概括成三大面和五大调子,想想它们分别是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并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教师总结:素描可分为三大面(亮面、暗面、反光),又由三大面引申出五大调(亮面、暗面、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
②如果要进行物体的写生练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创作步骤应该是怎样的?
同桌之间交流,回答:应该注意不同物体的投影形状不一样,根据光线产生变化。创作时应先画出物体形状,再添画光影。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苹果,并用素描关系分别表现苹果在侧光、顺光及顶光等不同光源下的光影变化。
①勾画轮廓,分出黑、白、灰三部分面积,明确亮部、暗部的位置,画出明暗交界线。
②画出暗部和投影,统一色调。
③描绘明暗交界处的细节和投影的颜色深浅变化关系。
活动四:实践展评
学生自由创作,可以拿自己的文具盒、笔、本等进行描绘,巧妙的安排光影,抓住物体外部特征表现明暗,画出体积感。
教师巡视,针对指导,再次指点描绘的要点,比如确定明暗面积,画出明暗交界线等。
在学生创作完成后,以“光影的魅力”为主题,进行班级展览,同时进行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可从光源方向、物体的特征、明暗关系的表现等方面进行交流与评价。
活动五:小结作业
引导学生自主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通过素描的形式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素描的艺术特点及分类
【参考答案】
素描的艺术特点:由木炭、铅笔、钢笔等,以线条来画出物象明暗的单色画,称作素描。素描是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以单色线条来表现直观世界中的事物,亦可以表达思想、概念、态度、感情、幻想、象征甚至抽象形式。它不像带色彩的绘画那样重视总体和彩色,而是着重结构和形式。
素描的分类:
(1)从目的和功能上说,一般可分为创作素描和习作素描两大类;
(2)写生素描在表现内容上分为静物、动物、风景、人像及人体素描等;
(3)从绘画传统的角度说,素描又可分为中国写意传统的素描和西方写实传统的素描两种;
(4)从作画时间概念上说,素描可分为长期素描、速写、默写等;
(5)从使用工具上分为铅笔、炭笔、钢笔、毛笔、水墨、粉笔、纸笔或两种工具穿插使用的素描。
2.美术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答案】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首先,当好学术学科的形象代言人;教师对待学生和学科的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科的喜好,教师的个人人格特征和魅力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生兴趣,学生喜欢一个学科往往是从喜欢这个学科的老师开始的。
其次,选择“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与形式;要做到“寓教于乐”,就要求美术教师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形式,掌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有一定的教学艺术,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和持续的兴奋状态。
再次,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美术教育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实践美术机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体会美术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美术学习的用途,体验美术的魅力。
最后,多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多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多以鼓励或奖励的形式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做出反馈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愉悦和积极的体验。
关注山东中公教师资讯微信公众号jszgsd,及时获取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更多信息请访问山东中公教师资格考试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