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艺术品拍卖会的影像,引导学生观看,并提问视频中以1.8亿拍卖的作品是哪位画家?学生回答:李可染,教师继续提问:此画家创作了哪些作品?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李可染——万山红遍》。
活动二:描述分析
1.画面内容及感受
①教师展示《万山红遍》,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看到这幅作品能够想到哪首诗词?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沁园春·长沙》,给人以雄壮、豪迈、壮阔的感受。
②继续提问画面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描绘的?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面描绘了万千山峰的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画面物象经营布局具形式感,笔墨韵味也得到加强,既有严谨的刻意经营,又不失情感的自然流露。此画以墨作底,红为主调,强调“遍”字。以朱砂色铺陈整个画面,可谓大胆创新之举,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传达出作者对这里的喜爱之情,体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2.创作手法和艺术效果
①教师继续展示《万山红遍》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画家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小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作品讲究经营布局,注重笔墨韵味,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
②教师继续提问:这幅作品在笔墨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面以积墨画法,集中突出“红色”。
③画家体现了什么意境?
用浓重的红色调夸张而浪漫地描写秋山红薯的绚丽,创造了一种壮美的意境。
活动三:总结解释
教师介绍李可染的艺术主张“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在传统的中国画创作中不断继承发展,敢于创新,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
活动四:欣赏评价
教师展示《万山红遍》系列其他几幅作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构思、笔墨以及意境等方面进行赏析。
活动五:小结作业
鼓励学生进行本节课重要内容的回顾总结,引导学生领悟山川之景的意境之美,课下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尝试赏析,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国画的分类。
【参考答案】
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的画科之一,内容以描绘人物为主。因绘画侧重不同,又可分为人物肖像画和人物故事、风俗画。山水画,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在魏晋六朝,逐渐发展,仍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制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花鸟画,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为画面主体。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出现的简单鱼鸟图案,可以看作最早的花鸟画。五代、两宋间,这一画科更趋成熟。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了解画家李可染画家的艺术特色,感受画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发画家之情,领悟山水画的艺术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等方法,了解“万山红遍”的艺术特色,领悟山川之景的意境之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有关历史,提高对传统山水画的喜爱之情和对高雅艺术的关注度,培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