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19下半年初中科学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四批

2020-01-05 17:18:00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编辑2019下半年山东教 师资格考试信息汇总

编辑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解析汇总(精选)

扫描以上二维码

或关注山东教师资格微信公众号(jszgsd)

回复 面试试题 即可查看面试试题 解析

 
本次教资面试试题来源于学员回忆,与真实试题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初中科学《力的作用效果》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手捏饮料瓶,提问:饮料瓶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演示手扔粉笔头,提问:粉笔头的运动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带着疑问引出课题——《力的作用效果》。

环节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用手压皮球。学生实验:学生用手使刻度尺变弯曲。

(2)投影图片,举例说明

①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

②射箭。

(3)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学生举例。

进一步理解:通过学生实验说明,用较大的力和用较小的力使刻度尺发生弯曲,弯曲的程度相同吗?明确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形变就越大。进一步明确,用很小很小的力,物体也会发生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小,用眼睛看不出来。

活动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实验探究:演示实验篮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竖直上拋的篮球向上运动得越来越慢,向下运动得越来越快;用投影仪演示运动的小钢珠在磁铁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让学生说明其原因。

(2)用图片展示进一步说明,学生描绘: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运动员A用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员B用头冲顶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而改变运动方向;运动员C伸手抱住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之后由运动变为静止。

(3)归纳总结: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举例(各种球类运动)。

环节三:巩固提高

让学生回答导入中遗留的问题,并列举生活中的其他事例。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同桌交流心得感悟。

作业:列举生活中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的例子。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力是不是只有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时才能产生?

【参考答案】

不一定,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但有的力物体之间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2.结合本节课,谈谈你对“以学生为主体”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以学生为主体”是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并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

在本节课中,对于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是由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的方式来完成,教师只需要稍加指导即可,真正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学生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整节课中,学生都是在亲自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