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19下半年高中地理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三批

2020-01-05 10:45:20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编辑2019下半年山东教 师资格考试信息汇总

编辑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解析汇总(精选)

扫描以上二维码

或关注山东教师资格微信公众号(jszgsd)

回复 面试试题 即可查看面试试题 解析

本次教资面试试题来源于学员回忆,与真实试题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高中地理《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网络语言导入,“夏天就是不好,我穷得连西北风都没的喝”,提出质疑夏天到底有没有西北风呢?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回顾旧知

【教师活动】若只考虑地球的形状和高低纬的冷热不均,会产生什么大气环流?

【学生活动】单圈环流。

【教师活动】什么情况下产生三圈环流?

【学生活动】地球自转即考虑地转偏向力。

【教师活动】请学生上台在世界地图上粘贴全球气压带及当地风向。演示PPT,对照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名称,注重评价激励学生。

【过渡】以上大气环流都是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时候提出的,但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均匀,若考虑海陆分布,那会对大气环流有什么影响呢?要明白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有什么影响,首先要知道海陆性质有什么差异。

(二)实验探究

【教师活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实验”,实验中观察加热两个烧杯温度变化的幅度与停止加热后两个烧杯温度变化的幅度。

【学生活动】沙子升温快,降温也快;水升温慢,降温也慢。

【教师讲解】我们可以用沙子代表陆地;用水代表海洋。沙子和水升温的时候代表夏季,降温的时候代表冬季。因此,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是存在差异的。引导学生填写下列表格。

(三)读图对比,动手演示

【教师活动】结合实验结论,对比观察1月份和7月份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学生活动】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气压的变化,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在两幅地图上分别标示出1月、7月的气压带分布图,然后把相应高低压中心“对号入座”。

【教师总结】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其中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从而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高压)最为强盛,控制范围最广,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因此气压带基本保持着带状分布的特征。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生活动】观察挂图中高低压分布,画出风向。

【教师活动】教师动画展示风向。

解决课前悬疑:夏季为什么喝不到西北风?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绘制北半球1月和7月的气压中心分布简图。

2.请你反思一下自己本节课的教学。

【参考答案】

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情境,本节课我给学生提供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等素材,让他们通过阅读、观察和分析,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思维主体让位给学生,让学生在情境中激发思维,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愉悦和满足。

本节课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方面作了比较探索,采用传统教具并调用了多种教学媒体,设计实验,以求解决课堂核心问题——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力图用问题促活动,以活动带发展。这样设计教学的最大意图在于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地理思维。

这节课也给我留下了遗憾,由于准备时间比较仓促,很多想法没有更好地体现和落实在课堂中,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仍然需要不断积累经验。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