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自然环境特点》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教师播放澳大利亚旅游宣传片的视频,学生通过视频谈谈对于澳大利亚的感受,教师适时引导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看地形
【教师活动】教师PPT展示《澳大利亚地形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澳大利亚有哪些地形单元?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澳大利亚的地形有高原、平原和山地。在分布上西部为广阔的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为大分水岭。
【教师总结】澳大利亚可分为三大地形区,东部是山地,大分水岭南北纵贯;西部是低矮的高原;中部是平原。最大的河流墨累河流经平原,但水量不足,旱季断流。中西部地区虽然干旱,但地下水资源丰富。
2.找气候
【教师活动】教师PPT展示《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问题:
(1)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
(2)大分水岭东西两侧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1)澳大利亚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降水南北多,中部少。呈半环状分布。
(2)大分水岭两侧气候受到地形影响,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为热带草原气候。
【教师总结】南回归线横贯澳大利亚中部。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下,气候炎热干燥,降水受地形和风向的影响。
3.地下水资源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图10.33《自流盆地和自流井示意图》。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展示。
【教师总结】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虽然干旱,但地下水资源丰富,在盆地中一些地方有大量自流井。这些井水含盐分较高,不宜灌溉,但却适合牲畜的饮用。世界著名的大自流盆地就位于平原中部地区。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展示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视频。
【学生活动】理解澳大利亚对水资源的处理措施。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环境独特,风景奇特多样,除此之外,澳大利亚还有很多别称?请课后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下节课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澳大利亚大陆东部热带雨林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的成因。
【参考答案】
(1)澳大利亚东北部受到赤道低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因位于大分水岭的东侧,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2)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故澳大利亚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
(3)澳大利亚东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是此地处在25°S~35°S的大分水岭的东侧迎风坡,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吹东南季风,降水较多,冬季吹西北季风,降水少。太平洋沿岸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降水较多。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
【参考答案】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并不完全体现在导入新课上,而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即在每个教学环节,教师随时都要拨动学生的心弦,针对学生实际和讲授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巧设提问。课堂教学中,新奇巧妙的提问就像灯塔,它能把学生带进知识的迷宫,经过一番探索,顿觉光明;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又像魔术棒,它能使学生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生动有趣的提问又像催化剂,可以使整个课堂充满勃勃生机,课堂气氛活泼轻松。通过这些新奇有趣的设问,学生一是注意力高度集中,二是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形成“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爱学”这种良性循环的学习机制。
(2)创新教学方式。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上课时教师满堂灌的做法,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师生共同活动,做到有启有发,有讲有练。为了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在教学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适当引入地理知识竞赛、学生演讲、组织讨论、野外实习等形式。总之,组织几次教学活动,会使学生觉得地理课实在丰富多彩,不自觉的学习兴趣就油然而生。
除此之外,教师纯熟的业务水平,丰富的地理知识,准确、严谨、流畅的学科语言表达,也是博得学生喜爱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