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墨与彩的韵味》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并讲解中国画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生产过程。简单的器具却画出了最为伟大的作品。引导学生共同探讨中国画墨和彩的变化规律。顺势引出今天的课题《墨与彩的韵味》。
活动二:描述分析
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天堂小鸟》和吴昌硕《寿桃》作品,并思考问题: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自由、水墨淋漓,吉祥的寓意。
继续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寿桃》,并思考:吴昌硕先生是如何来表现寿桃的,有什么特点?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墨色相容。
教师引导学生就水墨画的特点进行分析,学生得出水、墨、色交融变化,趣味横生;教师解释“水、墨、色”的变化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教师继续展示吴冠中《天堂小鸟》,引导学生观赏并尝试用水墨在纸上试验,感受水墨的特点,并思考问题:纸张与以往有什么不同?水在其中起着什么作用?墨色先后涂抹的效果有何不同?这幅画中的效果是怎样画出来的?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生宣纸有晕染的效果,水分的多少可以改变墨的浓淡;墨与色相融产生变化,丰富视觉的效果。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等水墨方法并引导学生跟随教师自己进行尝试练习。讲解墨与色、水与墨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对彩墨技法的理解和喜欢。
活动四:实践展评
教师布置作业,用几种水墨画的表现方法,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表现内容不限,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分组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组织学生展开“墨彩世界”为题的展览活动,引导学生从用笔、用墨和墨破色、色破墨等技法的应用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活动五:小结作业
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升华:课下搜集张大千的彩墨作品,并欣赏墨色相容的韵味。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要阐述浓破淡和淡破浓的表现方法。
【参考答案】
浓破淡和淡破浓,中国画常用的表现技法。
浓破淡是先画淡墨,然后趁其未干时拿浓墨去破之。两种墨色的对比要大一点,可以看得更明白,效果更显著。多用在表现花叶的叶筋和树干生枝的地方。
淡破浓是先画浓墨,然后快速的用淡墨打破浓墨在宣纸上形成的原有造型,视觉效果主要以形成不呆板不死板的画面效果。常应用在表现山水画或花鸟画中的水气蒸腾变化丰富的效果上。
2.你怎样运用教学评价?
【参考答案】
教学评价是一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美术课程当中的学生作品评价更为重要。但也不要因此误以为美术教学评价仅发生在教学结束,它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评价的:
首先是针对与学生的每一次互动,学生每一次大胆的回答问题,我都会做出一定的正面回应和以鼓励为主的总述评价,避免出现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不理睬的尴尬局面,由此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评价方式上我也尽可能做到多样化,比如我主要采用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及形成性评价等。
其次是在美术课堂上学生作品展示环节,该环节当中我采用了美术课程标准提倡评价方法,以学生自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的具体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作品,不仅要肯定学生的优点更要指出不足之处并给予一定的解决办法。
最后我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在评价语言的运用上也经过了再三斟酌,使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让学生觉得自己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让学生觉得美术课不仅仅是有趣,更多的是自主和身心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