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葬礼进行曲》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婚礼进行曲》音频,提问学生:这是什么作品?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作品是《婚礼进行曲》,从而导出课题《葬礼进行曲》。
(二)初步感知
1.欣赏全曲,设问:这部作品的演奏乐器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这部作品是由钢琴弹奏的。钢琴,键盘乐器,通常有88个琴键。其音域宽广,音色丰富,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乐器之一。钢琴分为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两类。第一架钢琴于18世纪初问世。
2.再次播放歌曲,设问:歌曲的演奏形式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部作品是由钢琴独奏的。
(三)探究学习
1.教师进行设问:这部作品的作者是波兰的肖邦,有同学对肖邦有了解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肖邦(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史称“钢琴诗人”,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玛祖卡、波罗乃兹、前奏曲、夜曲、练习曲、圆舞曲等钢琴曲及近20首艺术歌曲等。
2.教师边弹钢琴边唱《葬礼进行曲》的主旋律,请同学们跟着钢琴进行小声哼唱学习。
3.教师请学生们进行集体合唱《葬礼进行曲》的主旋律,教师进行指挥。
4.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分析歌曲的旋律创作特点。
小组进行分享。
教师总结:整个乐曲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和开阔、透明的伴奏织体,单纯、朴素的技术手法中体会到音乐表现的深刻力量。
5.请同学们哼唱并记忆旋律。
(四)拓展延伸
1.播放《婚礼进行曲》,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气氛。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优美的、幸福的。
2.播放《葬礼进行曲》对比《婚礼进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气氛有何不同?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哀婉、抒情的旋律。
(五)小结作业
今天学习了波兰作曲家肖邦的《葬礼进行曲》,感受了作品独特的情绪,我们要多多了解欣赏西方音乐文化。
课下搜集更多其他浪漫乐派作曲家及其作品,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在课堂上,欣赏课应该听几遍?
【参考答案】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让学生听一支曲目可以连续地播放二、三遍,也可间隔地播放。有时,随着讲解需要,更可选择其一片断播放,通过多听,让学生从实际聆听中得到美的感受以及自然而然地培育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其实就是乐感。乐感是最重要的,音准节奏,就是借此来潜移默化地获得,它比唱歌,讲乐理有兴趣得多,收效也更大。
2.请说出除了钢琴独奏的演奏形式外,还有哪些演奏形式?
【参考答案】
演奏形式还有伴奏、重奏等。
伴奏基本上和歌唱曲调一致,其间还可以有多种装饰音或高低八度的翻奏。伴奏的任务还必须演奏过门等纯乐器的部分以联接唱句。
重奏: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奏的多声部器乐曲及其演奏形式。根据乐曲的声部及演奏者的人数,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以至七重奏、八重奏等。由于演奏的乐器不同,因而又有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管乐五重奏等等的形式。
关注山东中公教师资讯微信公众号jszgsd,及时获取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更多信息请访问山东中公教师资格考试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