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19下半年初中音乐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二批

2020-01-04 17:24:13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初中音乐《银杯》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大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上的风景和所在的地区。

2.教师总结内蒙古的风土人情,并给出引导语,现在请大家随老师一起走进蒙古包去看看。

(二)初步感知

1.教师介绍酒歌:是中国民歌体裁风俗歌曲的一种,主要流传于全国各民族中。演唱于传统节庆、婚丧、祭祀等礼仪活动的宴饮时刻。酒格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实用性。通过互唱酒歌来交流感情和增进友谊,《银杯》就是一首蒙古族有名的酒歌。

2.初次聆听,同学跟着音乐律动,提问:同学们,听了这首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热情、能歌善舞、欢乐祥和)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弹奏钢琴和学生一起模唱这首歌曲的旋律,引导学生轻声的用“la”来模唱,模唱时注意演唱的状态和声音的位置,用欢快、热烈、轻盈的声音。

4.教师指挥并引导学生用轻快热烈的声音完整的把这首歌曲的旋律演唱一遍。

5.学习歌词,教师和学生一起齐声朗诵歌词,并提问:歌词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招待宾客,吃饭喝酒时唱的歌)

6.教师提出问题:在这里出现的“赛勒日外咚赛”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是祝福大家的意思,也是象征着一切都美好。

(四)拓展延伸

展示活动:

1.小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才能表现蒙古族节日的喜庆气氛。

2.三个小组的拓展活动:乐器组、歌唱组、舞蹈组。

3.教师指挥,三个小组合在一起进行展示。

4.小组之间进行点评,教师总结点评。

(五)课堂小结

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音乐,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吧!

作业:课下搜集蒙古族的民歌,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介绍一下蒙古族民歌。

【参考答案】

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两大类:礼仪歌和牧歌。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反映了蒙古的风土人情。2008年6月7日,蒙古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著名蒙古歌曲有《嘎达梅林》《达那巴拉》《牧歌》《万丽》《金杯》《森吉德玛》《桑塞玛》《诺恩吉亚》《红酒》《四海》《走马》《小黄马》《辽阔的草原》《辽阔富饶的阿拉善》等。

2.说一说导入在整节课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集中注意,激发兴趣。巧妙的导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导入能抓住学生关注的焦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那么教学便能自然地深入。相反,如果一开始,学生便觉得枯燥无味,便不会集中注意,继续下面的学习。在后面的教学中,教师要想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十分困难了。

(2)承上启下,做好铺垫。导入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知识的承上启下,即对上节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引入将要学习的内容,或者为即将进行的学习重点打下伏笔。二是心理的承上启下,学生在短暂的课间休息之后回到课堂,导入是一个热身,让学生的思维、记忆、想象、情绪等心理进入学习的状态,让学生的眼、耳、手、口等器官都活动开来,进入更加紧张和重要的学习。

分享
 
微信好友
 
微信朋友圈
 
QQ空间
 
微博
 

教师考试热门课程

 

近期热门活动

 

近期阅读量飙升榜

换一批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电脑版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