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教育理论中的“曲线”(上)

2020-12-16 17:15:11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教育理论中的“曲线”(上)”,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在教育理论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曲线,主要考查题型为单多判,为了帮助考生快速掌握这些曲线,现将可见的曲线梳理如下。

一、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不均匀,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这条曲线表明: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

解析:艾宾浩斯认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

考点1: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遗忘曲线。

考点2:遗忘的特点-进程不均匀,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

考点3:遗忘是在学习结束之后立即发生。

考点4: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作记忆材料。

考点5:遗忘规律的启示-要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小试牛刀】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人的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的,所以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 )。

A.及时复习 B.过度学习 C.分散复习 D.组织编码

【答案】:A。

二、系列位置效应

人们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效果有重要影响。在一项实验中,实验者要求被试学习32个单词的词表,并在学习后要求他们进行回忆,回忆时可以不按原来的先后顺序。结果发现,最后呈现的项目最先回忆起来,其次是最先呈现的那些项目,而最后回忆起来的是词表的中间部分。在回忆的正确率上,最后呈现的词遗忘得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现的词,遗忘最多的是中间部分。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系列位置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

考点1: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系列位置效应。

考点2: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

考点3: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

三、桑代克的练习曲线

实验过程:一只饿猫被关在他专门设计的实验迷笼里,笼门紧闭,笼子附近放着一条鲜鱼,笼内有一个开门的机关,碰到这个机关,笼门便会启开。开始饿猫无法走出笼子,只是在里面乱碰乱撞,偶然一次碰到机关打开门便得以逃出吃到鱼。经过多次尝试错误,猫学会了碰机关以开笼门的行为。

桑代克用曲线图来表现学习的过程,随着尝试次数的增加,做出动作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这叫做学习曲线。

结论:①随着次数的增加,做出动作所用的时间减少。②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最终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四、练习曲线

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对技能进步有促进作用。在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可以用练习曲线来表示。练习曲线一般情况如下:

基本结论:

①前期进步较快;

②中间有个明显得停顿期,即高原期;

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在新的动作组织体系还没有建立之前,往往会出现一个进步暂时停顿的时期,这就是高原期。高原现象的出现,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高度的水平线上而不上升,有时还有下降的趋势。当动作改组成功后,曲线则开始上升。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包括:

心理因素,人的心理受其思维、注意力、情绪、意志等心理过程的制约,其变化会对技能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

生理因素,长期训练可能导致身体疲劳,在疲劳状态下,人的身体素质下降,视力减弱,力量达不到动作要求的标准。这种生理疲劳现象,必然会引起心理上的疲劳,表现出注意力分散,情绪烦躁,思维迟缓,记忆减退等现象;

知识因素,已有知识与技能的限制以及新知识、技能的复杂程度的影响。

③后期进步较慢;

④总体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倒退。

【小试牛刀】

在学习某一部分知识或技能时,常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这是一种( )。

A.高原现象 B.倒摄抑制 C.心理定势 D.生理极限

【答案】:A。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