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0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形成与培养

2020-12-11 17:47:05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0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形成与培养”,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态度与品德形成与培养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落实好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态度与品德的目标目标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还强调科学的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的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样,这一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也不容忽视,常以例子反选、简答的形式出现,让我们一起系统的整理一下吧!

1.品德的内化过程

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它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过程,这种内化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品德的形成 阶段 内涵 特点 举例
依从 从众 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和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 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中国式过马路;大家穿AJ,我也穿。
服从 老师要求自习课保持安静,同学们不敢讲话。
认同 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主动跟随老师完成大扫除。
内化
(信奉)
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的现象。 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与品德就形成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

条件 内涵
外部条件 家庭教养方式 学生的态度和品德特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若家庭教养方式是民主、信任、容忍的,则有助于儿童的优良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若家长对待子女过分严格或放任,则儿童更容易产生不良的、敌对的行为。
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由社会舆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各种榜样的作用等构成。作为社会的成员,学生不可能与社会隔绝,因此,社会上的良好与不良的风气都有可能影响其道德信念与道德价值观的形成,这也使得德育工作难度加大。
同伴群体 归属于某一个团体是个体的一种基本需要,因此,正式的班集体、非正式的小团体等同伴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风气对学生的态度与道德行为都有一定的影响。
学校环境 学校教育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条件,它在学生品德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这主要是通过校风和班风、教师教书育人的方式及自身的楷模作用、学校的德育课程和各科教学影响学生品德的发展。
内部条件 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是态度和品德改变的原动力。态度和行为出现不一致使得人产生不舒服和紧张的心理状态。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
态度定势 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期与评价,进而影响人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道德认知 态度、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及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