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0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浅谈记忆(上)

2020-12-04 21:51:44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0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浅谈记忆(上)”,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记忆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记忆的过程却包括着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其实很好理解,我们记忆中的内容首先要进到我们的头脑中,然后留在头脑中,最后在使用的时候还能想起来。这就是我们记忆的整个过程。内容进到我们头脑中的过程在心理学术语中就叫做识记的过程,而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说的话就叫做编码;进到脑中的内容留在脑子里的过程用心理学术语说就是保持的过程,用信息加工术语就是储存;用的时候能够进一步的提取出来就是再现,其中包括了回忆与再认。用信息加工的属于形容,属于提取过程。

识记属于第一个环节,而在保持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就是遗忘。所以在保持环节我们研究了遗忘的原因。出现了遗忘的各种理论。

在众多遗忘的理论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是巴浦洛夫的记忆痕迹衰退说;奥苏贝尔的同化说;弗洛伊德的动机说;詹金斯和达伦巴西的干扰抑制说,还有提取失败说等等。

首先巴浦洛夫提出的记忆痕迹衰退说解释我们记忆在得不到强化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一点地最终被我们遗忘。像是很多情况下,我们学习之后由于不复习最终就遗忘了。

其次,我们说詹金斯和发达伦巴西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干扰抑制说。认为我们的记忆之所以会遗忘是由于先前或后续学习内容的干扰所致。提出了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说法。因为我们每天接触的事物太多。所以经常说是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面学习内容的回忆或再认产生干扰即前摄抑制;后续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回忆或再认产生干扰即倒摄抑制。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背诵课文的过程中开头和结尾记得清楚但还在中间段落时却常常混淆和记错。同样这个理论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早上、晚上学习效果要比中午学习效果好。

我们经常在早晚或开头或结尾只受一种单一抑制。早上或开头的时候我们知识单纯的受到后面事物的影响,只有倒摄抑制。在结尾或者晚上的时候也只是受到白天学习内容的影响,只有倒摄抑制。白天或者中间就不一样了,即受到前面的前摄抑制也受到后面的倒摄抑制,也就是我们说的双重抑制。所以在多重的影响下我们进一步的遗忘了很多内容。

由于时间和篇幅原因我们今天就说到这里,接下来我们通过题目来练习一下今天的内容:

【多选题】背《蒹葭》时,我们经常是开头结尾记得牢固,但是中间段落内容总是混淆,这属于的是( )遗忘的理论。

A.同化说

B.詹金斯和达伦巴西提出

C.动机说

D.系列位置效应

E.中间受到先前或后续的双重抑制

【答案】BDE。解析:干扰抑制说是詹金斯和达伦巴西提出的,早上或开头的时候我们知识单纯的受到后面事物的影响,只有倒摄抑制这种情况叫做首因效应;在结尾或者晚上的时候也只是受到白天学习内容的影响,只有倒摄抑制这种情况叫做近因效应。而中间即受到前面的前摄抑制也受到后面的倒摄抑制,也就是我们说的双重抑制。三种加在一起也就被称为系列位置效应。故选BDE。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