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0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潜意识理论”,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始于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观点之一,其余重要理论也多与潜意识理论密切相关,深入理解潜意识理论,有助于把弗洛伊德的所有相关理论考点做到融会贯通。如遗忘的压抑说,人格的“三我”结构理论,自我防御机制,以及精神分析的心理疗法等相关知识。因此,虽然该知识点本身在教师招聘中不属于常见考点,但是却对其他知识点起到重要的统领作用,有助于深入理解和建立牢固的知识体系。
一、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心理系统分为三个部分:意识、潜意识、前意识。
1.意识
意识(conscious)指心理的表层部分,是同外界接触直接感知到的稍纵即逝的心理现象。弗洛伊德界定,“它出现在我们的意识中,我们能觉察到,这是‘意识’这一术语的唯一含义”。很明显,这里的“意识”是指一种思想、观念,它的特征是,我们能够知道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弗洛伊德反对把意识和心理等同起来,认为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小的而非主要的部分。
2.潜意识
潜意识( unconscious)指被压制的当时知觉不到的本能欲望和经验。弗洛伊德试图从梦的分析、口误和神经症症状的形成来说明潜意识的存在,并认为,潜意识是精神活动中最基本的过程,对人的行为和思想有决定性影响。他反对把潜意识在逻辑层面解释为意识这个正概念的反题,而力图证明潜意识是一个具有自身特征的能够给予某种定义的正概念的存在。也就是说,潜意识是一种处于意识之外的有能量、有强度和有效率的心理系统。他认为,潜意识心理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决定着人全部的有意识的生活,甚至个人和整个民族的命运。
3.前意识
前意识(preconscious)指暂时被遗忘的过去经验,平时虽不被意识,但可以因需要再现而达到意识界。前意识好比一个恪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严格的“检查员”,立于意识与不能召回的潜意识之间,控制着随意运动的力量,潜意识只有经过伪装,才能通过前意识进入意识。前意识是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中介环节和过渡领域。弗洛伊德认为,从描述意义上说,有两种无意识,即潜在性无意识和动力性无意识;从动力意义上说,只有一种无意识,即被压抑的动力性潜意识。他把潜在的而非动力意义上的无意识称为前意识。关于前意识和潜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们习惯于认为每一种潜伏的念头都是软弱的,一旦它变得强大,就会产生意识。但是,有一些潜伏的念头,不管它如何强,都不会渗透到意识中去。因此,我们可以把第一种类型的潜伏念头称为前意识,而用潜意识的术语指后一种类型。
二、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把人的精神状态分为三种:一种是最活跃、然而却是压在最底层的、不被我们知晓的潜意识,另一种是压迫潜意识的意识,还有一种则是尚未进入意识的前意识。弗洛伊德按照这一理论来分析人格,把人格看成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每一个人都由三重人格所构成。这三重人格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所谓“本我”,是指潜意识中与肉体最接近、最直接反映肉体需要的力量。本我是天生的,是形成人格的基础。对于“本我”来说,没有时间、地点和条件的概念,也不知道逻辑,并且还不受道德、法律等约束,它只要求充分满足自己的愿望。通过这种满足,可以释放机体的能量,使人消除紧张和疲劳。因此,支配本我的原则是前面提到过的“快乐原则”。这样,本我与外部世界无关,并且往往是与社会需要相悖的,是完全个人化的、利己的。本我可以完全不顾及社会而我行我素。
而“自我”则是适应社会的,是本我与客观世界之间的调解人。自我有一部分属于潜意识,也有一部分属于意识。虽然自我与本我一样,也最关心自己;但是,自我的这种关心却必须顾及周围的环境。因此,自我能够明辨是非,按照社会的规范和习惯来约束本我的冲动。比如,某位男子爱上了一位有夫之妇,按照本我的愿望,他会不顾一切地去追求她。然而自我则对这一愿望进行控制,因为这样做不符合社会道德。同样当某位男子一厢情愿地爱上了一位女子,而这位女子却根本不可能爱他的时候,这位男子的本我会驱使他想方设法得到这位女子,而他的自我则会控制他不去做这种无用之功。由此可见,与支配本我的“快乐原则”相对,支配自我的则是“现实原则”。本我比较爱冲动,比较任性,而自我则比较清醒,比较稳重。本我是力量的源泉,它促使人去行动,而自我则是把本我的力量引入正轨的方向盘。自我对本我起着一种保护作用。每当自我放松于对本我的控制的时候,往往就会出洋相,闹笑话,做出傻事来。
同时,在本我和自我之上还有“超我”。所谓超我,是指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超越了自我的那种“道德化的自我”是指导自我的“大法官”。超我来自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受的奖惩教育。在此期间,父母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对子女进行教育。凡是符合这一规范的行为就给以奖赏;凡是不符合这一规范的行为则会受到惩罚。并且,这种奖惩既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儿童长大以后,超我就代替父母行使起奖惩的职权,通过奖惩来控制自我,并由自我而控制本我的冲动。有趣的是,由于超我也在潜意识之中,所以它不仅对人的行为进行奖惩,使人每做一件好事就感到高兴,做一件坏事则感到内疚;而且超我还可以对人的思想进行奖惩。有的人即使没有干什么坏事也会自责,这很可能就是因为他的思想中出现过坏念头而受到了超我的谴责。
因此,超我由两个方面构成。一个方面是“自我理想”这来自父母的奖励,由此确立起理想的道德标准。“自我理想”的作用是专门负责奖励那些符合它的思想和行为。构成超我的另一个方面则是“良心”,它来自父母的惩罚,由此划定道德与不道德的界限。它的作用是专门负责惩罚那些不符合良心的思想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