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0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2020-11-23 19:41:40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0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柯尔伯格从儿童面对道德两难问题的反应人手,分析出了道德判断的结构,并以此为标准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他的研究方法被称作道德两难故事法。为了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情况,柯尔伯格编了一些道德两难故事,讲给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听,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说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救她,但这种药很贵。病人的丈夫海因茨到处借钱也没凑够。海因茨恳求药剂师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但遭到药剂师的拒绝,海因茨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偷走了药剂师的药。故事讲完后请儿童回答“你认为海因茨应该这么做吗?为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以此考察儿童的道德推理过程。

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经历的三个水平分别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个水平他还区分出两个阶段。

(一)前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上的儿童已具备关于是非善恶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但他们是从行动的结果及与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的。

阶段1,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坚持规则是为了避免惩罚。为了服从而服从。例如,赞同偷药的儿童可能会说,“如果他让他的妻子死掉,就会陷人麻烦。他将会因为没有花钱去救她而遭到谴责。他和药剂师都会因他妻子的死而受到调查”;反对偷药的儿童可能会回答,“他不应该偷药,因为可能会被抓住、被送进监狱。”

阶段2,奖赏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首先考虑的是准则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别人的需要,并初步考虑到人与人的关系,但人际关系常被看成是交易的关系对自己有利的就好,不利的就不好,好坏以自己的利益为准,赞成偷药的儿童可能会说,“如果他碰巧被抓了,他可以把药还回去,判刑也不会太重。如果只是服一个小小的刑期,而且在他出去后妻子仍健在的话,对他不会造成太多麻烦。”反对偷药的儿童可能会说,“他不应该偷药,因为偷了药他不会得到任何好处,因为他妻子可能在他出狱之前就死掉了。”

柯尔伯格发现大多数9岁以前的儿童及大多数犯罪人的道德发展都处在前习俗水平。

(二)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上的儿童在处理道德问题时把自己当作社会的一员,他们感兴趣于成为社会的

好公民来取悦他人,这是和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相吻合的。随着儿童自我中心性思维的降

低,儿童能够从认知上考虑他人。

阶段3,人际关系的定向阶段或好孩子定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正确与否,主要看他是否为别人所喜爱,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或受别人称赞。赞成偷药的儿童可能会说,“如果他偷了药,没有人会认为他很坏,但是如果他没有去偷药,他的家人会认为他是个没有人性的丈夫。如果他让妻子死掉,他再也不能面对任何人。”不赞成偷药的儿童可能会说,“不只是药剂师会认为他是个罪犯,任何人都会这样想。如果他偷了药,他就会觉得他让自己和家人都蒙了羞,再也不能面对任何人了。”

阶段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意识到了普遍的社会秩序,强调服从法律,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儿童遵守不变的法则和尊重权威,并要求别人也遵守。有人也把这一阶段称为好公民定向阶段。赞成偷药的儿童可能会说,“如果他还有一点荣誉感,就不会仅仅因为害怕去做唯一能够救妻子的事情而让她去死。如果他对妻子没有尽责,他就会觉得自己导致了她的死亡而感到内疚。”不赞成偷药的儿童可能会说,“他很绝望,当他偷药的时候他可能并不知道他做错了,但是当他被送进监狱时他就会知道这一点。他会因为自己的不诚实和违法的行为而感到内疚。”

柯尔伯格发现没犯罪的青少年和大多数成人的道德发展处在习俗水平。

(三)后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上的人们超越他们所处社会的特定规则来思考普遍的道德原则。在成年人达到该推理水平者不到25%。

阶段5,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在前一阶段,个人持严格维持法律与秩序的态度,刻板地遵守法律与社会秩序。而在本阶段,个人看待法律较为灵活,认识到法律、社会习俗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可以改变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来说,这一阶段是不违反大多数人的意愿和幸福的,但并不同意用单一的规则来衡量一个人的行为。道德判断灵活了,能从法律上、道义上较辩证地看待各种行为的是非善恶。赞成偷药的儿童可能会说,“如果他没有偷药,他将会失去自尊而不是得到他人的尊重。如果他让妻子死去,那将是出于恐惧而不是理性。所以他将会失去自尊,很可能也会失去其他人的尊重。不赞成偷药的儿童可能会说,“他不应该去偷药,药剂师应该受到谴责,但还是应该保持对他人权利的尊重。”

阶段6,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这个阶段认为好的行为是由自我选定的道德准则、个人的良心决定的。这些准则是抽象的、伦理的,而不是具体的道德指令。公正、尊严和平等被赋予很高的价值。在判断道德行为时,不仅考虑到适合法律的道德准则,同时也要考虑到未成文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准则。道德判断已经超越了某些规章制度,更多地考虑道德本质,而非具体的准则。赞成偷药的儿童可能会说,“如果他没有偷药,让妻子死掉,那么他以后会因此常常谴责自己,因为他没有遵从自己的良知标准。他应该偷药,接着去自首,他也许会受到惩罚,但是他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值得。”不赞成的儿童可能会说,“如果他偷了药,将不会被其他人责备,但是他自己会谴责自己,因为他没能遵从自己的良心和诚实的准则。”

柯尔伯格认为尽管实际达到后习俗水平的个体相当少,但儿童的道德发展以固定的顺序普遍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上述阶段进行。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