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0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共同要素说

2020-11-23 19:39:57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0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共同要素说”,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自17世纪开始欧洲教育界受形式训练说的影响,相信迁移是无限的。形式训练说认为,通过一定的训练可以使心的各种官能得到发展,从而转移到其它学习上去。形式训练说以流传甚久的官能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由认知、情感、意志等不同官能组成,各种官能就像身体的各种器官一样,各自赋有与生俱来的能力。通过某些特定学科的学习可以训练或增强这些官能。据说数学有利于训练推理能力、几何学有助于训练逻辑思维、拉丁语和希腊语对训练记忆力大有好处。这样在学校教育中传递知识远不如训练官能来得重要,因为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知识浩如烟海,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不过,假若学生的官能由于训练而得到发展,任何知识随时都可以吸收。所以教育对学生的价值,不在于传授学生多少具体的知识与技能,而在于提供其训练的机会,以发展其官能。一个人只要官能得到充分发展,将来学习任何知识都可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此思想的影响下,人们一般相信在教育过程中掌握知识是次要的,官能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知识的价值在于作为训练官能的材料。形式训练说的倡导者之一洛克就说过:“我只认为研究数学一定会使人心获得推理的方法,当他们有机会时,就会把推理的方法移用到知识的其他部分去所以,学习数学有无限的用处。”形式训练理论作为一种学习迁移的学说源于古希腊罗马,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但在20世纪初以后,不断遭到来自心理学实验结果的驳斥,其中对形式训练说的致命打击来自桑代克的两项实验。

桑代克对形式训练说持怀疑态度,为了证实自己的怀疑,1901年桑代克与伍德沃斯做了一项实验。在实验中,桑代克训练大学生判断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纸张的面积。首先,让被试估计127张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一事先测验旨在了解被试判断面积的一般能力然后,给每个被试估计90个面积从10平方厘米到100平方厘米不等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接着,把被试分成两组:要求第一组被试判断13个类似于前面训练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长方形的面积。要求第二组被试判断27个三角形、圆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受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判断长方形的面积,而对估计三角形、圆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没什么帮助。

桑代克的结论是:如果在两种学习情境之间要有任何迁移的话,那么这两种情境必须是非常相似的。在此实验的基础上,桑代克提出了有关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只有在原先的学习情境与新的学习情境有相同要素时,原先的学习才有可能迁移到新的学习中去。而且迁移的程度取决于相同要素的多寡,也就是说,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的程度越高,相同要素越少,迁移的程度越低。桑代克说:“任何心理的功用上受了训练,就能使其他心理的功用进步到何种程度为止?我自信为正确的答案如下:两个功用必含有共同的分子,然后这一个的变化能牵动那一个。第二个功用的变化有多少,全视两个功用共同的分子有多少。这些分子在第一个功用中受了训练,第二个功用自当有那样的变化。”在桑代克看来,如果由于一种学习活动而使另一种学习活动较容易些,那仅仅是因为这两种活动有某种重叠。学习始终是具体的而非一般的,倘若看上去好像是一般的,那是由于新的情境包括了原来学习情景中的许多要素。这表明,只存在特殊的迁移,不存在一般的迁移。

从一种学习情境迁移到另一种学习情境中去的程度,取决于两种情境中的共同要素,即个体在某种刺激情境中学到的刺激反应,将有助于其他类似情境中学习新的刺激——反应联结。如一个人小时学会骑小自行车,有助于其长大后学骑大自行车,但与其学骑马无关。这种解释叫做训练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1924年,桑代克对8500名中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智商分数之间的迁移作了深入调查。三年之后,他又对另外5000名学生重复进行了这一实验。桑代克设想:如果某些学科在“发展心智”方面比其他学科更有效的话,那么这一事实必然会反映在智力测验上。然而实验表明,学习传统学科(如拉丁语、几何英语和历史等)的学生,并没有比那些原来智商相同,选修实用学科(如算术、簿记和家政等)的学生在理智能力上有更大的提高。因而期待通过某些学科来使心智得到更大促进的希望破灭了最终,相同要素说推翻了过去教育上所持无限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这是桑代克在学习理论上的一个贡献。

训练迁移的相同要素说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迁移的规律,从而对后来的迁移理论有很大的影响。依此理论,在知识学习中,推断一个人在A情境中习得的学习规律能否用于情境B的学习,从客观因素上看,要看情境B与情境A之间是否有相同的要素以及相同要素多寡的程度假若情境A与情境B之间有足够多的相同要素,那么就具备了迁移的客观条件,然后,只要学习者本人有迁移的倾向与善于总结规律的良好学习策略,迁移就必定会发生。在教学时,教师或学生若能将不同的问题依一定的方式归类,将有助于迁移的发生,进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将问题归类,概括出其本质特点,其覆盖面更广,容易产生“万变不离其宗”的效果。同时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时,实际上进行的是下位学习,学习起来当然容易些。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