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0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重点-成败归因理论

2020-10-29 18:20:14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0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重点-成败归因理论”,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成败归因理论作为教师招聘考试的常考考点,也是考生的易错点和易混淆点。在考试中经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考查三维度六因素,那么如何把它们搞清楚呢?今天跟着中公教育来帮助大家理解区分这几个知识点。

1.代表人物:海德、维纳

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维纳在海德研究的基础上,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

2.观点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三维度六因素:

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内外性维度指的是造成事实的原因属于个体内部还是外部的因素,天资、能力、心境、努力等因素都是由个体本身的力量决定的,是内部原因;而任务难度、运气、教师偏见、别人帮助等则是由个体之外的力量决定的,是外部原因。

稳定与非稳定性维度指的是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能力和任务难度等因素是稳定的,心境、运气和一时努力因素是不稳定的。

可控与不可控性维度是指行为动因能否为行动者或他人所支配或驾驭。如努力、教师偏见、别人帮助是可控的,而天资、心境、任务难度和机遇是难以控制或不可控的。

六个因素: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

3.对教育的启示

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1.归因理论认为教师最好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失败归因于( )。

A.努力 B.运气 C.能力 D.任务难度

【答案】A

【中公教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败归因理论的指导。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努力是属于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学生把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的情绪体验。因此,A选项正确。

2.将学习失败归因为自身能力不足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答案】×

【中公教师解析】将学习失败归因于努力程度不够这种内部可控不稳定的因素更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能力是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因此本题错误。

中公教育解析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