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晏阳初和梁漱溟的思想对比”,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在学习教育理论过程中,我们会学到很多的教育家,其中有些教育家的思想十分相近,加重了我们的记忆负担,比如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和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就非常容易混淆。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比一下晏阳初和梁漱溟的思想。
一、人物简介
(一)晏阳初
晏阳初,四川巴中人,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早期开展平民教育运动时,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被称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
1.四大教育
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
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
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
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在“四大教育”中,公民教育最为根本。
2.三大方式
学校式教育:以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包括初级平民学校、高级平民学校、生计巡回学校。
社会式教育:向一般群众及有组织的农民团体实施教育的一种方式。内容取材于四大教育。
家庭式教育:是对各家庭中不同地位的成员用横向联系的方法组织起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教育内容仍然是四大教育。
3.乡村建设目标和途径
晏阳初提出“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的平民教育目标。并认为欲化农民,须先农民化,即彻底地与广大农民打成一片。可以说,“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和途径。
(二)梁漱溟
梁漱溟,男,原名焕鼎,字寿铭。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
1.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
所谓乡村建设,是一种力图在保存既有社会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引发社会工商业发展,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
①中国问题的症结: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
②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
乡村建设就以乡村教育为方法,而乡村教育以乡村建设为目标。
一方面,解决中国文化失调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改造其实是教育的过程。所以乡村建设是将社会运动于教育之中,以教育完成社会改造。
2.乡村教育的实施
(1)乡农学校的设立
乡农学校分为村学和乡学两级。其组织原则是:其一,“政教养卫合一”,“以教统政”,即乡农学校是教育机构和行政机构的合一;其二,学校式的教育与社会式的教育“融合归一”,在乡农学校中成立儿童部、成人部、妇女部和高级部。
(2)乡农学校的教育内容
所有教育内容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密切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
课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各校共有的课程,包括识字、唱歌等普通课程和精神讲话,尤重后者;另一类是各校根据自身生活环境需要而设置的课程。
二、区别
二者都是从农村教育的角度进行的思考。
区别在于晏阳初认为农村问题在于“愚穷弱私”,通过教育,培养新民;梁漱溟认为文化失调是问题根源,通过教育,保存文化的基础上,引发社会改革。
以上就是晏阳初和梁漱溟的思想对比,希望能对大家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