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教学原则(上)

2020-12-25 18:11:28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教学原则(上)”,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在教师招聘的考试中,关于教学原则的学习是我们备考的重点,在考查题型方面以全题型备考,客观题常见的题型:一是围绕概念含义举事例选原则,二是结合概念考常见的俗语、词句,要求我们一一对应。主观题常见题型:一是简述某一原则内涵及要求,二是材料题。所以此部分既需要识记也需要我们对每个原则进行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教学原则的知识点。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1)基本涵义

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比如老师在讲解岳飞精忠报国的事例,除了将知识讲解给学生以外,还要传递给学生爱国的思想,从而体现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通过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1)基本涵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一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常考的俗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是行知始,行是知之成。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第三次学习”。

有人很有创意地提出了“第三次学习”的概念,强调在上课听讲(第一次学习)和家庭作业(第二次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深化过程”的第三次学习,该观点包含了知识运用的成分。

④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

⑤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直观性教学原则

(1)基本涵义

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这一原则是根据人类的认识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提出来的,也是中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所决定的。常考的俗语: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指出,“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也曾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②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③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

④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易混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VS直观性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强调通过生活中实际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2)直观性原则:强调通过学生的感官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利用象形文字的学习。

下面结合例题,带大家强化一下知识点:

【单选题】1.一位地理老师在讲解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时,做了这样一个比喻:假如我们从地球出发去太阳的话,若乘火箭得3年时间,坐超音速飞机需要15年,坐火车需要85年,步行的话至少也得需要3500年。教师的这一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 )教学原则。

A.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教学原则

1.【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强调通过学生的感官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通过比喻的方式帮助理解太阳与地球的距离这种抽象的概念,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故本题选择C选项。

【单选题】2.某教师在教“笔”这个生字的时,她拿起一支毛笔问学生笔杆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竹子做的。(老师再黑板上写个“竹”字)又问鼻头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毛做的(她又写了个“毛”字)。然后告诉学生说:“竹头下面价格毛字,含起来就是笔字。”这种教学方法主要体现( )教学原则。

A.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教学原则

2.【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讲解笔这个字,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故本题选择B选项。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