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汉代“孔子”——董仲舒”,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董仲舒“目不窥园”的治学精神和其学术造诣受到很多读书人的尊敬,他的著作以《对贤良策》和《春秋繁露》影响最大。下面来梳理有关董仲舒的必备知识点:
一、“独尊儒术”和文教政策
首先,董仲舒提出必须实现思想的统一来改变汉初学术混乱的局面,那么九流十家该选哪个流派其实早有定论。董仲舒是一位儒家学者,早就将思想统一的基调奠定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之上。他指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饰也”,“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也,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即提出了“独尊儒术”。
其次,汉武帝时期需要大量贤才能人,故董仲舒提出设立太学,设立的太学既可以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也可以是推行教化的有力手段。在官吏的选拔上加强管理,实行“量才而定官,录德而定位。”因此,汉代儒学得到加速发展。
二、论人性
董仲舒吸收人性差异论的观点,将人性划分为三个等级:“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教育对不同的人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圣人能够自觉克制自己的欲望,注定向善的方向发展。斗筲之人的感情欲望强烈并很难进行自我节制,注定向恶的方向发展,故只能用刑罚制止他们做恶。中民之人是教育的主要对象。
三、论道德教育——“三纲五常”
董仲舒主张教化和刑罚并用,且以道德教化为主,教化也是儒家实现德政的主要途径。三纲五常是董仲舒伦理道德教育的核心,他突出强调人伦关系中的君臣、父子、夫妇三种关系,指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即三纲。从此以后,臣忠、子孝、妻顺就成为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仁、义、礼、智、信”即为五常,五常成为主要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内容
董仲舒重视培养德性,主张用六经培养人才,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综上,董仲舒将儒学立到了独尊的地位,成功的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相应的抑制了非儒学思想的发展,阻碍了文化的整体发展。
牛刀小试
【单选题】下列人性论匹配正确的是( )。
A.性相近,习相远——墨子
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老子
C.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董仲舒
D.唯上智与下愚不移——韩愈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A选项,性相近,习相远。“性”只先天素质,“习”指后天习染,包括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孔子认为人的先天素质没有多大差别,只是由于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才造成人的发展有重大差别。故A选项错误。
B选项,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认为人的本能中不存在道德和理智,如听任本能发展而不加节制,必将产生暴力,提出人性恶。通过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恶端,人的造就是可能的。故B选项错误。
C选项,董仲舒吸收人性差异论的观点,将人性划分为三个等级: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故C选项正确。
D选项,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孔子把人性分成等级,只有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可改变性情的。有机会改变是的其余的中人。故D选项错误。
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