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人物考点之孟轲的教育思想

2020-12-24 21:47:23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人物考点之孟轲的教育思想”,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人物的考查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考点,考查形式主要以客观题的识记和理解为主。这里我们可以来总结一下孟子的教育思想,对于其观点的内容往往会通过单选、多选、判断题等人物与思想匹配的形式来进行考查,需要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对孟子的教育思想的进行了解和识记。

(一)地位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继孔子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二)相关著作

《孟子》

(三)主要观点

(1)人性论——“性善论”

孟子主张“性善论”,孟子提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他认为每个人先天都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四个“善端”。

(2)教育的作用

孟子从个人和社会两个角度论述了教育的作用。

①教育对个人作用:孟子提出仅有“仁义礼智”这些善端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加以扩充,使其达到完善的境地,才可以成为圣人。相反,由于受到外界各种环境的影响,人们的善端可能会受到破坏,就会成为恶人。因此,要靠教育去扩充善端和寻找丧失的善端,最终成为一个完人。

②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孟子继承孔子“仁”和“德治”的思想,提出“仁政”,认为统治者要遵循“民本”思想,施行“仁政”。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认为好的政治既非完善的政治制度,也非高明的统治手段,而是教育。教育是“行仁政”“得民心”的最有效手段,这在他提出的“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中也有所体现。

(3)教育目的

孟子主张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教育是通过实现“明人伦”使学生懂得并遵守维护社会尊卑、贵贱、男女、长幼、朋友关系的封建道德规范,培养自觉服从封建统治秩序的“君子”、“圣贤”。

学校要“教以人伦”,“人伦”具体来说是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理想人格

孟子提出“大丈夫”的理想人格,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应该是充满道义感,自信心,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要有浩然正气和高尚的气节。

(5)道德教育和修养

关于道德教育,孟子提出培养“大丈夫”理想人格主要靠内心修养,强调尚志养气,意志锻炼,存心养性,严于律己。

(6)教学思想

①深造自得:知识的学习必须要经过自己主动自觉学习钻研,才会有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智慧。

②盈科后进:意思是流水在前进过程中,要填满地上的坑坑洼洼,才能接着向前流动。体现了教学中要循序渐进的原则。

③教亦多术:教育要有很多方法。

【试题演练】

1、【单选题】孟子提出的“盈科而进”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参考答案】B。解析:盈科后进的意思是流水在前进过程中,要填满地上的坑坑洼洼,才能接着向前流动。体现了教学中要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正确答案为B。

2、【多选题】下列关于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性善论

B.明人伦

C.化性起伪

D.性恶论

【参考答案】A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孟子的教育思想。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教育思想有:①在人性论上提出“性善论”②提出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③提出“大丈夫”的理想人格④提出“深造自得”“盈科后进”等教学思想。因此,正确答案为AB。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