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教学原则

2020-12-15 16:51:06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教学原则”,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考情分析

教学原则是各大教师招聘考试的热点,在教师招聘考试当中,教学原则的考察涉及客观题和主观题——单选、多选和案例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教学原则的理解与掌握,因此需要学生多多了解,灵活运用。

二、知识详解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如语文课上老师讲解岳飞的古诗词《满江红》,同时向引导学生学习岳飞的爱国精神;数学课学习圆周率同时学会思考探索的精神。所以从本质上说该原则就是在说教学要智育加德育。

与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相同含义的不同表达有许多,如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原则、周敦颐所说的“文以载道”。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的规律基础是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要贯彻这一原则,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通过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如老师在讲解“改革开放对生活的影响”时联系生活讲解;学生学会面积公式后老师要求学生回家测量卧室的面积。所以该原则强调教学时要联系实际去教,教学后要学会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规律基础是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人类认识或学习活动的普遍规律之一,是教学必须遵守的。不少教育家对这个要求从不同的知行统一观出发作过理论探讨。中国古代,荀况就提出:“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颜元反对“以空言立教”,主张学以致用,他把自己教学的地方命名为“习斋”。在西方,古希腊智者派发表过这样的见解:“没有实践的理论和没有理论的实践都没有意义”。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以及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等人,都重视教学中的练习和实习作业。但是在历史上,在存在剥削阶级的社会里,学校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决定了当时的教学必然带上教条主义性质,书本与实际严重脱节。列宁把它称之为旧社会留下的最大祸害之一。在理论上,绝大多数教育家对教学中理论和实践关系的理解,或者其命题本身就是唯心主义的,或者停留在朴素唯物论或朴素经验论水平上,都不能达到全面的辩证的认识,因而不能全面地解决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问题。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实用教学论,则片面地主张“从做中学”,忽视教学中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

要贯彻这一原则需要做到:(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直观性教学原则

直观性教学原则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直观教学可以分为三大种类:实物直观(做实验、标本等)、模象直观(模型、PPT等)和言语直观三大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规律基础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对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古今中外教育家都作过非常精辟的阐述。中国古代教育家荀况说过:“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提出了在学习中不仅要做到闻之更宜见之,才能博而不谬。中世纪捷克杰出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指出,“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并率先提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后来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对这个原则进一步作了深刻的论证,指出:“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近、现代教学实践的发展证明,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正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4.启发性教学原则

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探索知识,而非直接将只是告诉学生。启发性教学原则的理论基础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与启发性教学原则持有相同观点的教育家有很多。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第斯多惠也曾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贯彻此原则需要做到:(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如教师在教学生字词时,先要求学生学会读写生字,再要求学会组词造句。

与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持有相同观点的教育家有很多。《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朱熹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不积肆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未待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平此,则不敢志乎彼”;孟子的“盈科后进”。

贯彻此原则需要做到:(1)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6.巩固性教学原则

巩固性教学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如教学等腰三角形,先回顾三角形的概念。巩固性教学原则的规律基础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与巩固性教学原则持有相同观点的教育家有很多。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夸美纽斯明确提出了“教与学的巩固性原则”,他指出,只顾学习知识,而不注意巩固,就像是继续不断地向筛子上泼水,这样是不会增长知识的;乌申斯基把学习不注意巩固知识,比喻为醉汉拉货车,边拉车边丢货,最后到家时只剩下一辆空车,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

贯彻此原则需要做到:(1)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2)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3)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7.量力性教学原则

量力性教学原则指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量力性教学原则的理论基础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与量力性教学原则持有相同观点的教育家有很多。我国古代的墨子很重视学习上的量力而为。他提出:“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学记》中“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王守仁的“随人分限所及”……经验证明,教学中传授的知识只有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才能被理解,顺利地转化为他们的精神财富,罗素、布鲁纳、赞科夫都持这种观点。赞科夫以自己进行的小学教学改革实验和所做的理论阐述,充分证实了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可行性。

贯彻此原则需要做到:(1)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8.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如班主任让积极活跃度学生组织文艺活动、让精力旺盛调皮的男生组建足球队。因材施教原则的理论基础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大有大成,小有小成”、“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西邻五子的故事体现的都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贯彻此原则需要做到:(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3)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

三、题目测验

1.一位地理老师在讲解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时,做了这样一个比喻:假如我们从地球出发去太阳的话,若乘火箭得3年时间,坐超音速飞机需要15年,坐火车需要85年,步行的话至少也得需要3500年。教师的这一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下面哪一教学原则?( )

A.启发性教学原则 B.直观性教学原则

C.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D.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1.【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的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题干中,胡老师先讲解“早”字,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学生掌握“加一加”的识字方式,理解会意字的含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快速运用到“问”字,这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C项正确。

2.胡老师在讲解会意字时,因为一年级学生对于“日”和“十”字已经掌握,就引导大家可以通过“加一加”的方式记住“早”这个字,这就是会意字。然后再出示“问”字时,学生可以立刻回答出这是“门”和“口”的组合。此时胡老师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B.直观性教学原则

C.启发性教学原则 D.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直观性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直观性原则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其中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语言的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题干中地理教师在讲解日地距离时,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比喻距离,属于言语直观。B项正确。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