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群体影响

2022-02-22 18:55:31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群体影响”,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群体影响这部分内容是社会心理这部分的一个考察重点,考察形式以客观题形式为主,需要去掌握每一种影响的关键点,并区分相近概念。下面对此知识点进行梳理,希望对广大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社会助长与社会抑制

1.社会助长:社会助长或社会促进,是指是指他人在场,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例如日常生活中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男生在打篮球的时候,看到几个漂亮的女孩路过,就会刻意的做几个复杂的动作,或突然爆发潜力投进很难投进的球。

2.社会抑制:与社会助长相反,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活动效率或行为效率的下降,就称为社会干扰或社会抑制。例如考试时,监考老师在学生旁边巡回,导致学生会很紧张。学生在解复杂应用题和写作文时,在群体情境中,往往不如单独完成的效果好,这都体现了社会抑制。

【易混点1】社会助长与社会抑制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主要在于个人活动效率高低的变化。比如考试时老师一在旁边就紧张,面试时考官看着紧张,这就是社会抑制,而别人在学我们自己也一起学,这是社会助长。

(二)社会惰化

社会惰化是指许多人在一起工作,会降低个人活动积极性的现象。即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例如有些平时很勤劳的学生在大扫除时懒懒散散,不爱干活;我们常说的“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些都是社会惰化。

【易混点2】社会惰化VS社会抑制

(1)活动目标:社会惰化强调共同目标,强调合作;社会抑制强调个人目标,强调竞争。

(2)活动效率:社会惰化强调个人活动积极性降低,导致群体效率下降;社会抑制强调个体心理因素影响,个体效率下降。

(三)社会标准化倾向

社会标准化倾向最早由谢里夫发现。

社会标准化倾向:多数人在一个群体中进行共同学习或工作往往在完成速度和质量上有渐趋一致的倾向,这个倾向称之为社会标准化倾向。比如全班一起做题,做的慢的会想着快点赶上别人平均进度,做的快的也会避免自己比别人快太多。

(四)从众与服从

1.从众

从众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比如“入乡随俗”。比如吃东西的时候去人最多的地方,排队客观上造成压力。需要注意的是从众是一种自愿行为。谢里夫(1935)利用知觉错觉中的游动现象对从众现象作了研究。

2.服从

服从是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例:中学时期,老师说男生要剪短发。

服从与从众有着本质不同。从众情况下个体是自愿的,服从情况下个体是不自愿的,是应别人要求去行动的。

【易混点3】从众VS服从

(1)对象不同:从众是个体与众人一致;服从则是个体或众人与组织和权威人物一致。

(2)压力的形式不同:从众的压力主要是心理感觉到的,是无形的,是自愿的;服从的压力是以法规、政策、纪律、命令等形式出现,是有形的,是非自愿的。

总之,从众是自己被动的自愿去做某件事情,即自己被动的自愿。服从是被动的不自愿的放弃自己的意愿,即被动不自愿。比如:在过马路的时候,大家都过去了,尽管你知道闯红灯不对,你也跟着过去了,这是从众。在你想要过马路的时候,因为是红灯,警察叔叔阻挡了你过马路,而让你站在原地。这是你被动的放弃了自己想过马路的意志,因此是服从。

(五)去个体化(津巴度)

去个体化又叫个性消失,是指群体中个人丧失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觉得责任应该由大家负,从而使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或消失,做出在正常单独条件下不会做的事情。如集体起哄、相互打闹追逐、集体宿舍楼出现乱倒污水垃圾等。如一个班级好多学生开始集体起哄,平时比较文雅的小李也跟着一起做出很多不文明举动。如群众游行时,很多平时温文尔雅的人也开始暴躁甚至出现攻击行为。

【小试牛刀】

1.【单选】“指鹿为马”典故中表现的是( )现象。

A.从众 B.服从 C.社会抑制 D.去个体化

【答案】A。解析:从众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历史上秦二世宠臣赵高“指鹿为马”时许多朝臣的附和认同属于从众。因此,A项正确。服从是指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与题干不符。

2.【单选】有部分学生往往将自己融于某群学生整体之中,做出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他们喜欢集体起哄、相互打闹追逐,甚至成群结伙地故意破坏公物、打架斗殴等。这种现象属于( )。

A.责任分散 B.从众现象 C.去个体化 D.群体促成

【答案】C。解析:去个性化是指群体中个人丧失其同一性和责任感的一种现象,导致个人做出在正常单独条件下不会做的事情。题干中一部分学生在融于某群学生整体之中时,自我导向功能削弱、责任感丧失,从而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因此,题干的现象属于去个性化行为。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