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群体影响的易混区分

2022-02-19 23:59:33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群体影响的易混区分”,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群体影响这一部分,同学们在做题过程当中井场遇到例子描述类单选题目。而大家比较头疼的就是不容易区分它们。不过在攻克难关的时候还是要结合实际考情来进行针对处理。首先这一部分并非考查重点知识,考察题型也比较单一,几乎都是例子反选类单选题目的考查。所以对于大部分名词进行简单实际并理解常见经典例子即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其中比较典型易混词的内涵及区分。

一、去个体化

1.概念∶也叫去个性化。指的是群众中的个人,有时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而觉得责任该由大家负,从而使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或消失。一旦个体的控制系统减弱。暴力与反道德行为就可能出现。

2.产生原因∶

(1)匿名性。匿名性是产生去个体化现象的关键之一,任何可能使成员降低自我认同的事件,都可能增强去个体化的效果。团体成员越隐匿,他们越会觉得不需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

(2)自我意识的降低。人的行为通常受道德意识、价值系统及所习得的社会规范的控制。但是在某些情境中,个体的自我意识却失去了这些控制能力,人们觉得没有必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不顾及行为的严重后果。

所以综上所述,所谓去个体化可以简记为:在群体中,做了不该做的坏事。

二、责任分散

概念: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指当群体规范和内聚力失调时,人们可能觉得团体中的别人没有尽力工作,为求公平,于是自己也就减少努力。人们也可能认为个人的努力对团体微不足道,或是团体成绩很少一部分能归于个人,个人的努力难以衡量,与团体绩效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故而降低个人努力,或不能全力以赴。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所谓责任分散是指群体中大家不愿承担责任,所以可以简记为:该做的事不做。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出现“责任分散效应”时,行为主体受到六种心理因素影响:利他主义动机、社会惰化、从众心理、道德因素、法不责众心理和人际关系相互作用。

三、去人性化

概念:也叫去人格化、非人性化、非人格化。即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的态对待服务对象,即表现为冷酷、麻木。

我们一般认为去人性化是马勒斯关于教师职业倦怠三维模型划分中的层次表现。在实际教学情境中可能更多体现在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上。例如冷漠以对,脾气暴躁,无法容忍学生任何不顺心意的行为,在课堂上出现问题开始大喊大叫,对学生失去耐心等等。

尽管它并非群体影响中出现的心理学效应,但由于酷似去个体化,因此经常被题目拿来用作干扰选项。因此需要明确区分。“去个体化/去个性化”始终是在群体中出现的心理效应,因此强调“个”;而“去人性化/非人性化”是长期职业压力下出现的教师职业倦怠表现,更多侧重描述教师的行为,因此侧重点在“人”。

以上是对于相关知识的简单概括区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