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认知风格之优劣”,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在教师招聘考试当中,皮亚杰是一个常考点,特别是涉及到认知发展和道德发展,是需要大家重点掌握的。而很多同学在这方面感觉知识点很凌乱、不成体系,很难识记,让人头疼。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梳理一下两个理论的内容及关系。
一、理论
皮亚杰认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同水平的认知结构,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但心理发展的阶段不是截然划分的,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水平构成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儿童道德发展与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存在着相互对应、平行的关系。正是由于不同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认知结构,处于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其道德发展才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具体表现为:前道德阶段(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他律道德阶段(2~8岁),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个亚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2.权威阶段(5~8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正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 8~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一阶段相当于形式运算阶段。
年龄 | 品德发展阶段 | 认知特点 | 品德的年龄特征 | |
1--2岁 | 前道德阶段 | 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 | 无任何规则意识,也谈不上有任何道德可言 | |
2--8岁 | 他律阶段 | 自我中心阶段 (2-5岁) | 处于前运算阶段思维,具有单向、不可逆的自我中心主义 | 片面强调个人存在及个人的意见和要求 |
权威阶段(5-8岁) | 处于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逐渐克服了自我中心的思想。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 | 他们了解规则对行为的作用,但不了解其意义。他们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如果违背成人的法则,不管动机如何都应该受抵罪的惩罚,而且惩罚越厉害越公平。 | ||
8岁-- 11、12岁 | 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 | 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 | 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逐渐代替了前一阶段服从成人权威的支配地位。意识到准则是一种保证共同利益、契约性的、自愿接受的行为准则,并表现出合作互惠的精神。开始以动机作为道德判断的依据,认为公平的行为都是好的。关于惩罚,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 | |
公正道德阶段 | 大体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的广度、深度及灵活性都有了质的飞跃。 | 真正到了自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出现了利他主义。他们基于公正感作出的判断,已经不再是平等基础上的法定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将规则同整个社会和人类利益联系起来,形成具有人类关心和同情心的深层品质。 |
二、小试牛刀
儿童认为规则不是绝对的,可以怀疑,可以改变,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违反。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其道德判断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公正道德阶段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自律阶段的孩子不再把规则看作一成不变的,意识到准则是一种保证共同利益的、契约性的、自愿接受的行为准则。故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