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答题
26.【参考答案】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区域地理知识无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区域地理的知识是初中地理知识的重要落脚点,同时也是新课程高考必然要涉及的内容,这也为以后的地理教学做下铺垫。区域地理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古老核心,目前仍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
区域地理所强调的是“人地关系”的研究,它不仅揭示自然环境本身的自然特点,而且考虑到社会、经济、历史等各种因素,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2)区域地理作为主要学习内容,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
7-9年级学生,通过3-6年级科学、社会等综合性课程的学习,已初步对自己从学校教育以及课外各种媒体接触到的宇宙与地球、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形成一些大致的印象, 学习区域地理有助于学生对于过去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重新编码,以便进一-步 了解中国和世界。另一方面, 通过7-9年级区域地理学习,也为学生走向社会或进入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奠定基础。
(3)以区域地理作为主要学习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其中“生活中的地理”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特别是地理学区域性、综合性的学科特色,有利于联系实际。以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探究内容,构建学习平台,去观察、发现、获取新知识,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此外,课程标准还十分强调区域地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强调将主题学习贯穿于课程学习之中,这对学生“学会学习”大有神益。
27.【参考答案】
(1)地理学习面临的任务时多元的。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需要。侧重生活的地理,对应的是具有生存需要的嘘声和注重运用与操作的地理学习。地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地理学习有利于增强生活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活需要。侧重文化的地理,对应的是具有素质要求的学生和强调常识与技能的地理学习,主要侧重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侧重科学的地理,对应的是具有探索意向的学生和倾向学科发展的地理学习,有这类需要的学生,他
们所进行的地理学习往往是和将来可能从事的学科研究相关。
(2)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地理学习需要,地理新课程分为三门必修课程和七门选修课程,这些课程的编排,不仅体现了基础性,而且体现了多样性和选择性。“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特点和学生本身的学习需要进- -步 开发配合高中地理教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地理的需求。
28.【参考答案】
29【参考答案】
(1)
(2)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这是因为地面辐射是对流层的直接热源,随着海拔的升高,高空大气距热源距离越远,大气上冷下热,对流运动显著。在平流层,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因为在平流层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海拔越高距离热源越近,大气上热下冷,空气为平流运动。在高层大气,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先降低是因为距臭氧吸收紫外线形成的热源越远,大气上冷下热,为对流运动。气温后升高是因为这部分热源是大气辐射,海拔越高温度越高。
三、材料分析题
30.【参考答案】
(1)哈得孙湾位于北美洲东北部,深入陆地,冬季降温较外海显著,水温更低;海湾比较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海水交换少;注入哈得孙湾河流多(且海湾较封闭,淡水留存湾内),使海水盐度降低,从而使海湾的结冰时间早,解冻晚,结冰期更长。
(2)大量河流入海带来丰富营养物质,使海湾内生物量巨大,吸引大量海豹来此觅食,北极熊食物充足;海水温度低,结冰期较长,北极熊能够长时间利用海冰捕食海豹;面积辽阔,生存空间大。
(3)结冰期缩短,北极熊捕食海豹的日期减少;海冰面积减少导致北极熊栖息地减少,北极熊数量减少;气候变暖导致北极熊不能适应而可能发生退化甚至灭绝;全球变暖,引起海洋生态系统改变,可能造成食物缺乏。
31.【参考答案】
(1)有利:风能资源丰富;地价低;人口稀少,移民费用低;风电开发历史悠久;离北部电力需求地(市场)较近。
不利: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生态环境较脆弱。
(2) 把该地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清洁能源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缓解了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
32.【参考答案】
(1)优点:首先,王老师教学设计中的导人采用的是生活实例导人,这种导人以生活事例为教学素材,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体现了新课标中对导人的引导性、激发性的要求。其次,王老师能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对新授知识进行分析,比如在七年级上册学过“气温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影响” ,在此正好得到很好地运用。体现了知识的迁移性,同时又能够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缺点:有所欠缺的是与生活相联系的地理教学应该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且应该以引导性的原则,层层递进的抛出知识点,让学生自己总结,而不是笼统的进行解答。
(2)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学生熟知或亲身体验的事物和现象跟学生要学习的地理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通过将这些事物和现象引入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种亲切感和实用感,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生活实例导入” 就是指教师使用生活实例、学生的亲身体验或有教学意义的历史事实、故事等引出教学内容。运用这种导人时,可以利用的实际问题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在本节课的教学案例中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学生日常生活的主食是什么,比较南北方的主食差别,进而探究这两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要求,自然而然的引出温度以及水资源的区别。同样油料以及棉花的产区仍旧可以通过地区的种植作物进行解答。
33.【参考答案】
(1)第一种导人方式采用的是图片法导入新课,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针对图片加以提问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第二种导人方式采用的是温故知新导入法,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能复习、巩固旧知识,又能够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好铺垫,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2)如果我是教师,我会更加倾向于选择第二种导人方式。虽然第- - 种用图片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这次选取的图片虽然是热点话题,但是内容比较牵强,不是很恰当。因为南京.深圳能取得重大赛事的举办权,不能简单.片面地将原因归结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化是上- -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也是这一节的学习内容,采用温故知新导入法对学生面言更直接、更容易接受。
教师考试热门课程
近期热门活动

近期阅读量飙升榜
- 2024教师招聘寒假作业
- 教师资格证笔试冲刺卷
- 2024上教师资格领背计划
- 2024年教师招聘职位表查询
- 2024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信息汇总
- 2024山东教师招聘狂刷6000题
- 2024中公图书正版声明
- 山东教招专业分类查询
-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职位表查询
- 山东教招考情查询系统
- 中公教师考试题库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