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白皮书参考答案

2020-06-29 13:36:10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16.【答案】D。解析:真核生物中的动物没有细胞壁,原核生物中的支原体无细胞壁,A 错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有生物膜,但原核生物的生物膜只有细胞膜,B错误;真核生物有染色体,原核生物无细胞核、核仁和染色体,c错误;真核生物有多种细胞器,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只有-种共有的细胞器-核糖体,D正确。

17.【答案】D。解析: A.①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在消化道内进行,不在细胞中,A 错误; .

B.人发烧时,酶的活性会下降,B错误;

C.酵母菌能进行的是酒精发酵,含有与④和⑥有关的酶,且⑥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 .

D.人剧烈运动时,细胞有氧呼吸吸收氧气的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而乳酸发酵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D正确。

18.【答案】D。解析:海洋中的全部藻类植物有多种,属于多个种群,A 错误; -个池塘中的全部鱼包括多种,属于多个种群,B错误;一块朽木上的全部微生物属于多个种群,C错误;一块农田中的全部狗尾巴草属于同种生物的个体总和,属于- -个种群,D正确。故选D。

19.【答案】B。解析: (1) 由图可知该过程是激素促进排卵的过程,从过程来看,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

激素作用到垂体,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X)作用到卵巢,卵巢分泌雌性激素(Y)促进排卵。所以激素x是促性腺激素,激素Y为雌性激素,A正确。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雌激素是固醇类物质,能够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出入细胞,因此B错误。由图可知当雌激素分泌到一定量会反馈作用到下丘脑和垂体,抑制下丘脑、垂体的活动,C正确。若长期注射Y (雄性激素)作用于垂体、下丘脑,会使x (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使得卵巢合成Y (離性激素)的量逐渐降低,导致性腺衰退,D正确。

20.【答案】D。解析: A. 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 -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温特将其命名为生长素,A正确;B.鲍森●詹森在胚芽鞘的切面上放- - 个琼脂片,再将切下的尖端放上,并给子单侧光照射,植物弯向光源生长,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 B正确;C.拜尔切去胚芽鞘尖端并将尖端放回切面的一侧, 在黑暗中生长-段时间, 发现胚芽鞘弯向放尖端的对侧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C正确;D.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側光照射可以使胚芽梢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可以传递到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从.而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D错误。

21.【答案】C。解析:理解水平的问题足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进行描述,“叶绿体中含有哪两种色素”和“什么叫光反应”属于回忆水平问题,要求学生复述课本上的概念,“光合 作用的实质”属于理解水平的问题,C正确。

22.【答案】B。解析:诊断性评价- -般是在-一个活动之前; 形成性评价- -般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等进行的;终结性评价一般是事后的评价如期未或学年末的考核;配置性评价-般是在教学之前,目的是确定学生的当前基本能力和起点行为。

23.【答案】C。解析:对于细胞膜的结构一般采取模型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更切合,用模型演示属于直观教学。

2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直观教具的类型和作用。植物有丝分裂可以采用挂图的形式方便学生更好的观察。面模型与板书比较粗糙,所呈现出的细胞内的染色体不够形象与细微;切片是用特制刀具把生物体的组织或矿物切成的薄片,多个细胞堆叠在一起,在显微镜下不能清楚的看到细胞内的结构。故选A.

25.【答案】B。解析:衡量生物学教学的主要标准时教学目标的要求达到与否,B正确。

二、简答题

26.【答案】 (1)2 3

(2)促进生长抑制生长两重

解析:分析题中图示信息可知:图1中,由于重力作用影响,b 侧的生长素浓度较a侧高,但是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高,b侧生长素浓度高反而抑制根的生长,a 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的生长,因此根表现出向地性生长;茎的d部位生长素含量较e侧高,d侧生长素对茎生长促进较大,因此基表现出背地性生长。图1I中 1促进根的生长,2抑制根的生长,34均促进艺的生长,且4促进效果更明显,曲线图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1)结合前面的分析,现已测得图I中a、b. e. d四点生长素浓度(见图I中的4个点),其中b. e两点生长素浓度应分别对应于图I中的2.3点。

(2)图I所示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表现出两重性。

27.【答案】 (1) 重组DNA分子显微注射

(2)雌核移植

解析: (1) 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甲过程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X表示重组DNA分子,将其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

(2 )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从单奶中提取独特的蛛丝蛋白,因此图中的受体细胞应该选择雌单的体细胞。由于体细胞核的全能性受到了限制,因此应该将体细胞核通过核移植技术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去,获得的承组细胞才能具有表达细胞核的全能性的能力。

(3)乙.丙分别表示核移植技术和早期胚胎培养技术,两者需要的培养液的成分不完全相同,A错误;该过程需要培养成早期胚胎,不能用胰蛋白酶分散成单个细胞,B错误;该过程为动物细胞培养,目的是获得早期胚胎,C错误;该过程中供体核DNA上原有的调节蛋白会被卵细胞质中的蛋白因子替换,D正确。

三、材料分析题

28.【參考答案】

(1)相同点:案例1和2同时对课程的基本理念都加以运用。都体现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案例I和2中均有体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案例1中学生随机选取化验单,向医生请教如何看懂化验单,医生带领学生参观各种先进的检验设备,医生讲解各种化验知识。案例2学生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完成“体温的日变化规律”的调查。都体现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

不同点:案例1和2的侧重点不同,案例I更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放手将学习还给学生。案例2更注重的是探究性学习,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探究。

(2)第一位教师主要运用的是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到医院检验科参观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增强团队精神。

第二位教师主要运用的是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并对成果进行交流展示,从而提高合作的意识。

29.【參考答案】 (1)该同学在细胞质知识上的错误命题是粗面内质网产生核糖体。教师指出学生错误的过程体现出概念图具有教学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促使教师从全局高度由视整个课堂教学的知识框架和课堂结构,并从学习者的角度,更接近学生实际的思维。

(2)在学生制作的概念图中,细胞器与细胞质基质的表达不够明确,没有体现二者之间的关系,应改为箭头表示,由细胞器指向细胞质基质,表明细胞器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四、教学设计题

30.【參考答案】 (1)①导人技能:采用直观导人和设疑导入法,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展示,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②提问技能,采用环环相扣的提间,引出本节课题,培养学生思考能力;③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技能,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可以将直观与抽象相结合,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2)教学目标: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通过自主对比观察几种氨基酸的结构,思考讨论后得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 -的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活动:[创设情景]拥有4种氨基酸的--个表格:

【提问】比一比这4种氨基酸,从4个“邻居” 的角度来看,有几个“邻居”相同?几个“邻居”不同? ( 教师引导:其实其它的氨基酸也都符合这一规律, 能否根据这一- 规律将约20种氨基酸用- -个结构通式表示出来? )

【学生活动】邀请两位学生主动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学生尝试在纸上书写。请学生评价演板的两位同学写出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并针对错误进行说明。

【师生共同总结】 氨基酸是由 C原子上连接- 一个羧基-一个氨基一 个氢原子一个 R基组成的, 不同的氨基酸R基不同。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氨基酸的结构,但是氨基酸作为基本单位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呢?指出是“相互连接”。

【学生活动】请-位同学到前台来,和我做同样的- -种姿势伸展双臂,两腿并拢,让学生通过今天课的内容进行联想,可以想到什么?问:我和这位同学连接起来时最简单的方式是什么?再问:那么氨基酸在相互连接时是否也有“左右手”,以及“握手”的地方呢?

【创设情景】观看fash动画(蛋白质的形成)

【提问】 (1)描述氨基酸分子间是如何“相互连接”的?

(2)有没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总结出“肽键”。

(3)虽然和手牵手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没有不同的地方?总结出这种“ 相互连接”称为“脱水缩合”。

(4)这是不是一-种新的分子, 指出“二肽”。

【总结】通过一 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 “三肽”、“多肽” 、“肽链” 。并得出肽链数, 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目之间的关系。

【作业】思考: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约20种,为何蛋白质的种类如此多?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