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中学教育与能力中,学习迁移这部分的知识点主要是以客观题的题型考查为主,因此对于考生的要求不仅要记忆,更要理解每条规律的真正含义。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可以是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也可以是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影响,也可以是消极的影响。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迁移进行下面的划分:
1.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来划分,可以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例如,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顺向迁移的例子。
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例如,学习了微生物后对先前学习的动物、植物概念的理解会产生影响等。
2.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来划分,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作用,称为正迁移。例如,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
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称为负迁移。例如,学习了汉语拼音,再学习英语字母发音,容易发生干扰。
两种学习也可能不发生影响,这种状态称为零迁移,它是迁移的一种特殊形式。
3.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水平的不同来划分,可以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所谓水平迁移是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也叫横向迁移。
所谓垂直迁移,也叫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即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一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
4.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来划分,可以把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例如,获得基本的运算技能,阅读技能后运用到各种具体的学科学习中。
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即具体经验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例如,学习了“日”“月”对学习“明”的影响。
5.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
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
【牛刀小试】
1.在学习了动物概念之后,再学习植物、微生物的概念,从而加深了对动物概念的理解,这属于(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纵向迁移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迁移的分类。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题干中,在学习了动物概念之后,再学习植物、微生物的概念,从而加深了对动物概念的理解。先前学习的内容是动物概念,后继学习植物、微生物的概念,在学习了植物、微生物的概念后,加深了对之前先学习的动物概念的理解。由此可知,后继学习的植物、微生物的概念对先前学习的动物概念的影响。故选项B说法正确。
A选项,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C选项,垂直迁移,也叫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即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
D选项,纵向迁移,也叫垂直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即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
综上所述,选项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B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