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每年都会涉及到教育学的相关考题,其中,德育原则这部分知识在考试中出题形式较灵活,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材料题均会考查,这就需要各位考生加强对于这一知识的理解性记忆。今天,就带大家解读一下其中的重点内容。
德育原则包括: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含义理解:导向:含义是指引方向,强调方向性。
这一原则考查频率比较低,理解含义即可。
二、疏导原则
含义理解:强调循循善诱,以理服人,通过讲道理改变学生的认识。
在做题时,看到题干中出现一些关键词“晓之以理”“因势利导”,或者呈现学生犯错后,老师通过谈话、聊天等方式使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的相关内容,则体现了疏导原则。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含义理解:将严与爱结合起来,强调严慈相济。
反例考查较多,一般材料中如果出现了老师训斥、体罚学生等现象,或者对学生犯错后姑息、迁就等现象,则说明违背了这一原则。
四、知行统一原则
含义理解:言行一致,强调既有理论也要有行动。
材料中出现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则体现这一原则。
五、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含义理解:既要正面引导,启发学生自觉,同时也要辅之必要的纪律约束。这一原则需注意跟疏导原则区分,疏导原则只强调正面教育,而这一原则强调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两个方面,尤其注意纪律约束。
材料中出现教师组织学生建立规章制度、守则等,或者用制度、守则约束学生行为等现象,则体现这一原则。
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含义理解: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看到学生身上的优缺点,并利用优点,改善缺点。
材料中出现教师能看到学生身上的特长或者兴趣点,并从特长或兴趣点入手,引导学生逐步变化,则体现这一原则。
七、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含义理解:一致性强调各种教育影响间的步调一致,如各任课老师间的一致、家校之间的一致;连贯性强调一直做。
材料中出现了家访、或者与家长通过电话、QQ、微信等联系时,则体现这一原则。
八、因材施教原则
含义理解: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应根据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
这一原则还是很好理解的,当材料中出现老师对不同学生施加不同的教育等,则体现这一原则。
题目练习:
【单选题】某小学以“做非遗文化小传人”为主题。组织学生到当地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长善救失 B.因材施教 C.知行统一 D.疏导原则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德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组织学生到当地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既强调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又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因此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故本题选C。
以上是对德育原则具体内容的分析,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握它们,争取在考试时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