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社会心理效应知多少?

2022-02-10 18:12:52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社会心理效应知多少?”,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社会心理效应属于客观题考点,主要以单、多、判的形式进行备考,常为例子、概念型反选。该知识点需要进行理解性记忆,难度中下等。除了给大家介绍常考的社会心理效应之外,还给大家补充了一些考频较低,在选项中会出现的社会心理效应,多多益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社会心理效应相关知识点吧!

一、常见的社会心理效应

(一)社会刻板印象

1.概念: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也就是指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但在有限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也具有消极的性质,会使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产生偏见和歧视。

2.关键词:群体特征归结于个体所有,无视个别差异

3.例子:湖南人都特别能吃辣,山西人人均煤老板,陕西就是肉夹馍。英国人都是绅士的,法国人都是浪漫的。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轻人是易冲动的。

(二)晕轮效应

1.概念: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成见效应。

在晕轮效应的作用下,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被夸大,其他优点或缺点就会被忽略。有时只要认为某个人不错,就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便认为他所使用过的东西、他的朋友和家人都很不错。反之亦是,认为所有犯罪分子都是残忍、十恶不赦的。所以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观察评价他人,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避免晕轮效应。

2.关键词:个体间的以偏概全;个体某特征做相似判断。

3.例子:觉得帅哥或美女都是善良的、聪明的。成绩差的学生能力和道德也差。

4.常见俗语:一好百好,一坏百坏;一白遮百丑,一胖毁所有;情人眼里出西施。

(三)首因效应

1.概念: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第一印象。

在现实生活中,首因效应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往往很深刻,直接影响我们对他人的评价和看法,影响到今后的交往。第一印象好,继续交往的积极性就高,就有可能“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成朋友”,在朋友的基础上还可能发展成至交;反之,第一印象不好,继续交往的积极性就不高,路人仍是路人,友情难以产生。所以,在交友、相亲、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注意衣着得体,言谈举止,尽量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进一步交往打下基础。

2.关键词:初次见面,第一印象;最初信息影响更大。

3.例子:在相亲时,男女双方都会注意自己的着装,吃饭的时候会注意餐桌礼仪等。

4.常见俗语:新官上任三把火。

(四)近因效应

1.概念: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

首因效应一般处于交往初期,即双方生疏的阶段;而在双方已经十分熟悉的情况下,近因效应开始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在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起的作用较大,而与熟人交往时,近因效应的作用则较为明显,原因在于以前获得的信息在记忆中逐渐模糊,从而使最近获得的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更清晰。所以在交往过程中,要认真对待每一次交往,否则再好的第一印象也会功亏一篑。

2.关键词:新近信息比原有信息影响更大。

3.例子:毕业时分的分别,大家都会记住舍友和伙伴彼此之间美好的回忆,而忘却之前出现的小矛盾。

4.常见俗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五)投射效应

1.概念:投射效应是指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以己度人”、“将心比心”,认为别人会和自己有类似的言行和需要。

人们会习惯于假设别人具有自己相同的兴趣爱好,认为对方会理所当然地知晓或认可自己心中的想法,从而可能会对他人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评价。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要顾及他人感受,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尽量避免用个人标准去判断他人。

2.关键词:个人想法归于他人所有。

3.例子:有一种冷,叫你妈妈觉得你冷。

4.常见俗语:疑邻盗斧;苏轼与佛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六)罗森塔尔效应

1.概念: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最终在学生未来行为中得以体现的现象,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的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期望效应作为一种暗示手段,能够无意识地激发个人潜力,引导个人行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情感体验。也被称之为“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2.关键词: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3.例子: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信任,会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从而,这些学生就容易取得老师期望的效果。

二、其他社会心理效应

(一)登门槛效应

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即:先提出一个小要求,再提出大要求。如:别人找你借钱,先找你借五块,你答应了,当对方再找你借一百块时,你为了保持前后一致的印象,依旧借给了对方。

(二)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又称霍索恩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是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如:当学生自习课上感受到老师在窗户偷看时,会自觉坐直身体,做一个认真学习的姿势。

(三)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认为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对个体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如:当喜欢学习的孩子在每次考高分后,其家长都会给他奖励一个玩具,久而久之,该孩子就为获得新玩具而学习,丧失了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四)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所以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结果很明显,南风获得了胜利。拉封丹这则深刻的寓言后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概念,被称之为“南风效应”或“温暖法则”等。所以在生活中要多说温暖的话,会让人心理更舒服一些。

(五)巴纳姆效应/星座效应

巴纳姆效应又称“福勒效应”“星座效应”,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却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

(六)吊桥效应

吊桥效应是指当一个人胆战心惊地经过吊桥时,心跳会不自觉地加快,如果这个时候碰巧遇到了一个异性,那么他就会将这种危险或刺激的环境所引起的心跳加快误认为是对方让自己心动,才会有这样的生理反应,从而对其产生好感,想要与其进一步接触。

(七)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三、小试牛刀

1.小明的妈妈让小明记住家里电子密码锁的密码,但是每次问小明的时候,他都只能回答出后两位。这种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

A.登门槛效应 B.近因效应 C.首因效应 D.投射效应

1.【答案】B。本题考查印象形成的效应。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一般来说,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题干中,小明只能回答出后两位,可以看出后面新近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属于近因效应。B项正确。

2.( )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A.近因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投射效应 D.首因效应

2.【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期望效应。教师的期望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是由罗森塔尔等人通过研究发现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B项正确。

3.教室地面有一个纸团,如果没人拾起,几节课后地面上会有很多纸团。这体现了( )。

A.霍桑效应 B.巴纳姆效应 C.破窗效应 D.吊桥效应

3.【答案】C。本题考查破窗效应。破窗效应是指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一种无序的感觉。题干中体现的就是破窗效应。B项正确。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