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早期迁移理论”的千丝万缕(二)”,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考情分析
关于学习迁移,除了常规的迁移分类是重要考点外,早期迁移理论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知识点。关于学习迁移的理论主要以单选、多选和判断的客观题形式考查,不排除有些地区考查不定项材料分析题或简答题。理论有三学:名称-人物-观点,考试主要以这三者的一一对应进行考查,把握住这三个点,保你将早期迁移理论手到擒来!
二、理论名称与代表人物
早期迁移理论主要有四个:
(1)沃尔夫的形式训练说;
(2)桑代克和伍德沃斯的共同要素说;
(3)贾德的概括说或经验类化说;
(4)苛勒的关系转化说。
上回我们和大家相约了“形式训练说”和“共同要素说”,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概括说”和“关系转化说”吧!
三、主要观点
1.贾德的概括说(经验类化说)
贾德通过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提出了概括说,它是在共同要素说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其的发展和补充。“水下击靶实验”顾名思义就是在水下打靶子,贾德将参与实验的被试分为AB两组,训练他们在水下击靶的能力,区别在于告诉A组反射原理,而没告诉B组。等AB两组被试在水下打中靶子的准确度都比较高且相差无几的时候,实验开始变换水下靶子的高度和大小,结果显示此时A组的成绩明显优于B组。
按照共同要素说的观点,两种情境都属于水下击靶,迁移是可以发生的,但是为什么AB两组的实验结果差距还这么大呢?经过对比发现,虽然两种迁移情境差别不大,但是在实验中A组已经知道了反射原理对水下击靶的影响,而B组不知道,所以后续变换靶子高度和大小后的结果差异才这么大。
由此,概括说认为,两种情境之间存在共同要素只是迁移发生的前提,而迁移发生的关键还是在于能否准确把握两种迁移情境之间的共同原理。也就意味着我们是否能将共同原理这种经验类化为自己所有,所以概括说也叫做经验类化说。若能把握共同原理,迁移的效果明显更好。既然这种影响是共同原理对实际情境的影响,所以概括说所涉及到的迁移类型属于我们前面所讲的一般迁移。
这个理论启示我们,要对过去经验加以总结,概括得越好,越容易迁移。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在讲教材时,就应该鼓励学生对核心的、基本的概念进行抽象和概括。
2.苛勒的关系转化说
大家对于苛勒想必是不陌生的,之前在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以及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都曾见过他。我们说过,只要是同一人物,他的观点核心思想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就算在不同的领域也会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回顾前面所学,我们可以知道苛勒的核心观点在于格式塔的“整体”以及完形-顿悟说里的“顿悟”和“理解”,那一起来看看这个理论是如何体现“整体”、“顿悟”和“理解”的呢!
关系转化说顾名思义是在两种关系当中进行转化,苛勒通过“小鸡啄米实验”来进行研究。在这个实验中,苛勒在地上放置了两张颜色分别为“深灰”和“浅灰”的布,通过每次都只在浅灰色的布上放米来训练这一批小鸡去颜色更浅的布上吃米,训练结束后,考核开始了,苛勒换了两张颜色分别为“深灰”和“黑色”的布,此时小鸡会走到深灰色布匹上去吃米。
为什么小鸡会突然走向深灰色布?因为它将整个吃米的过程看作一个整体并理解了“只有在颜色更浅的布上才有米”,所以在“深灰”和“黑色”中选择了深灰色。要是小鸡只看到米没注意布的颜色,实验不可能成功;要是小鸡没理解到颜色更浅的布上有米,实验也不可能成功。所以在这个实验中,小鸡是将“米、布、颜色”三个看作一个整体来进行理解。
因此,苛勒认为,迁移不是由于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或规则而自动产生的,而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和理解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也就意味着能否发生迁移主要取决于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或顿悟。
四、归纳总结
理论名称 | 代表人物 | 主要观点 |
概括说 (经验类化说) | 贾德 | 两种情境之间存在共同要素只是迁移发生的前提,而迁移发生的关键还是在于能否准确把握两种迁移情境之间的共同原理 |
关系转化说 | 苛勒 | 要想发生迁移,必须得理解或顿悟两种迁移情境之间的关系 |
五、巩固新知
1.【单选题】在教学中,老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对核心的、基本的概念进行抽象和概括,可以促进迁移,这是基于( )。
A.共同因素 B.形式训练 C.关系转化说 D.概括化理论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贾德的经验类化说(概括说)。贾德强调,两种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相同要素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学习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在讲授教材时,应鼓励学生对核心的、基本的概念进行抽象和概括。训练如何概括和如何思维的教育观念,是这个理论的重点。故D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桑代克在1901年的“形状知觉”实验中证实了共同要素说。在实验研究基础上,他提出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其后,伍德沃斯把共同要素说修改为共同成分说,即两种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才可以产生迁移。与题干不符,排除。
B选项,形式训练说,代表人物是18世纪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是由“意志”“记忆”“思维”“推理”等官能组成的。形式训练说把训练和改进“心智”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最重要目标。与题干不符,排除。
C选项,关系转换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于1929年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苛勒用“小鸡啄米”实验证明了关系转化的学习迁移理论。强调“顿悟”是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迁移不是由于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或规则而自动产生的,而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与题干不符,排除。
综上所述,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单选题】早期的迁移理论包括( )。
A.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类化理论、关系转化理论
B.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类化理论、认知结构理论
C.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类化理论、先行组织者理论
D.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类化理论、包容性理论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包括:①形式训练说,其代表人物是沃尔夫,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②共同要素说,其代表人物是桑代克、伍德沃斯,主张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③经验类化说又称概括说,其代表人物是贾德,主张对已有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对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水下击靶实验);④关系转化说,代表人物是苛勒,主张习得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或顿悟(小鸡啄米实验)。A选项说法正确。
B选项,认知结构理论是布鲁纳的学习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C选项,先行组织者理论是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D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综上所述,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