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画,指以一定地区、民族或特定社会阶层人们的日常活动、生活面貌、民俗、风情等为描绘题材的绘画,是表现现实生活的重要画科。风俗画以一定社会阶层的审美趣味为依据来描绘日常生活风情,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赞美与热爱,或表达作者对现实中丑恶现象的嘲讽与揭露。
说到风俗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最具特色的代表作品。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年及南宋与金对峙的时期,这一时期朝野上下虽然显得一派升平,其实已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动荡和危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异常尖锐,并达到日趋激化的程度。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他创作了风俗画长卷《清明上河图》。
这幅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是一幅绢本设色的长卷作品。
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像今天的节日集会。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用严谨精细的笔法,高度写实的技艺,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清明时节的风貌。
全图大致分为郊野风光、虹桥两岸、城内街市三部分。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展现了汴河两岸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生动细致的描绘了汴梁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全画最精彩的是船过虹桥的片段,张择端将商船穿过虹桥时船夫的张皇失措,桥上的围观群众的忧心忡忡描绘得惟妙惟肖,场面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在构图上,这幅画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繁而不乱。
在画法上,作品结合线描淡彩的画法,不仅描绘了汴河两岸的景致以及街市建筑,还描绘了衣着、神情、动作各不相同的800余人,人物造型写实,各具特色。
《清明上河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被称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杰作”,对研究宋代城市生活、民俗、交通、建筑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宋代人物画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风俗画上,反映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城乡生活的作品大量出现,是两宋时期绘画发展中值得注意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