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2022-10-17 17:12:07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试讲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教学目标

1.体验歌曲宏伟、磅礴的气势,感受黄河奔腾不息力量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树立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聆听、比较,提高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了解旋律、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

3.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以及歌曲的声乐演唱形式。能够选择自己体验最深的歌曲进行哼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以及歌曲的声乐演唱形式。

【难点】

了解旋律、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探究《黄河大合唱》的时代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理解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的具体内涵。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黄河协奏曲》的片段,进行提问: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黄河的印象?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古往今来,黄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今天,我们就去看看作曲家眼中的黄河又是怎样的?顺势揭示课题《黄河大合唱》。

(二)探究学习

1.教师请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资料,并讨论对于《黄河大合唱》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3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2.教师播放乐曲,请学生闭眼聆听,在脑海中想象那幅画面,并思考:从乐曲中感受到了什么?作品可分为几部分?分别采用怎样的声乐演唱形式?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慷慨、宏伟的气势。全曲分为八个部分,由《序曲》(管弦乐)、《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三声部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轮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八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

(三)分段欣赏

1.欣赏《黄河船夫曲》,聆听并思考: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描述了什么场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其音乐材料的重复性,节奏的律动性,运用了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战的动人场面。

2.欣赏《黄河颂》,聆听并思考:有哪些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音乐的旋律、情感特征以及男中音热情、深切的演唱,结合诗词波澜壮阔的描述,表达了人民对黄河的赞颂。

3.欣赏《保卫黄河》,聆听并思考: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了解其激昂的情绪,给人一种此起彼伏、激奋的感受,烘托了一浪高过一浪、勇往直前的音乐气氛。

请学生随着音乐哼唱,并学习指挥的手势。

(四)拓展延伸

请学生对《黄河之水天上来》进行配乐诗朗诵,并认真体会诗词的意境。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具有交响性和史诗性的大合唱。它既有对黄河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的描写,又揭示了中华民族遭受屈辱、苦难与不幸,同时还刻画了中国人民英勇顽强、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

课下收集更多冼星海的作品,感受其民族精神。

四、板书设计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