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区别”,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均在人类认知发展方面提出了系统理论,而两人属于同一时期的人物,但理论存在不同的观点,却又有相似之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两者的关系。
一、发展观的差异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观认为,在人类个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中,认知结构背后的推动力量是平衡。也就是用内部认知结构来吸收、容纳外在环境信息,达到最稳定,优化的状态。在平衡过程中更强调人的主动性,人的先天认知结构的不断提升塑造,而社会因素、人际关系对儿童个体的发展仅能产生一些间接的影响。所以认知发展中造成的认知冲突,推动了由不平衡到平衡的交替过程从而不断完善自我认知,发展的核心不包括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文化对发展而言是次要的外在的,仅仅能够影响儿童自然的认知发展。而与之相对立的,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观从种系和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研究人的心理发展规律,认为心理过程和外部的社会文化环境是相互渗透的,反对将环境与内部心理过程割裂开来。
二、认知发展阶段的差异
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指提出人的认知是以不变的顺序逐步发展转化的过程,而且认为他提出的认知结构发展的阶段序列具有跨文化的普遍适用性,认知结构和阶段的具体内容可能会有较大变化,但其发展形式在同文化中却保持一致。但这也体现了皮亚杰理论观点的弊端在于过分强调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即质变的过程,而忽略了量变的发展。而在维果斯基的研究中他并不重视量变与质变,主要着眼于变化的原因,即社会文化历史。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更容易从整体的角度看到人心理过程的发展变化,比如最近发展区的逐步提升体现了发展变化,但同时也忽视了发展的阶段,所以维果斯基并没有提出一些系统的发展阶段。
三、儿童的自我中心问题
皮亚杰通过临床法研究发现6、7岁以前的儿童说话的对象只是自己。目的不在于与他人交流,说话只是儿童活动的一种伴随现象。儿童在情境中无法从多种维度了解事物,例如“三山实验”中,儿童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认知他人的观点经验,但无法换位思考,对事物的理解也是片面的,无法理解事物间的联系。所以,皮亚杰从儿童自身发展阶段的角度出发,认为儿童的言语和思维都具有自我中心的性质。而维果斯基认为,自我言语不只是儿童认知不成熟的表现,言语本身就是用来交流、沟通,进行社会性交往的,所以言语一经产生就是社会性的。比如父母通过与孩子的言语交流,才让孩子建立了对外在环境的认识,言语才成为头脑储存知识的工具,所以言语是进行思维的工具。
总之,两者真正的对立只是在于皮亚杰尽力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做出解释,而维果斯基尽力找出个体乃至整个人类收展的根本动力,分歧只是在于解释角度不同。那么通过两者的对比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我们就来练习一下吧。
练习:有人认为“幼儿的自言自语其实是出声的思维。他们大声地‘思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如何从内部控制自己的思维”。支持该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奥苏贝尔 D.勒温
【答案】B。考查对自我中心言语的理解。维果斯基认为,自我中心言语实际上是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中的一种过渡形式,是由言语的交际机能向言语的自我调节机能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依据他的观点,“幼儿的自言自语其实是出声的思维。他们大声地‘思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如何从内部控制自己的思维”。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受他人的言辞命令引导,当幼儿试图调节自身行为时,他们就会模仿那些有声的言辞来帮助自己。因此,支持题干观点的心理学家是维果斯基。B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