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态度vs品德vs道德vs德育”,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教师招聘考试中,关于重要概念、易混概念的区分是常见的一种题型,也是大家做题中的一个难点所在,常见的考查角度主要是说法正确与否的判断,主要涉及到单选题、多选题以及判断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强调师德师风建设,因此,关于“德”的相关内容是我们考试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接下来,我们以“品德”为中心,将涉及到的态度、品德、道德、德育几个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一、态度vs品德
1.联系
(1)二者实质相同。态度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品德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2)二者的结构一致。态度和品德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
2.区别
(1)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包括对社会、对集体的态度,对劳动、对生活、对学习的态度,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等。
(2)二者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克拉斯沃尔和布鲁姆等在其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提出,因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也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从态度的最低水平开始,依次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上述价值内化的各级水平实际上也就是态度变化的水平,但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为品德。即品德的内化程度比态度高。
态度 | 品德 | ||
联系 | 1.实质相同;2.结构一致 | ||
区别 | 范围 | 较大 | 较小 |
内化程度 | 低 | 高 |
二、品德vs道德
1.联系
品德与道德的发展是互动的过程。社会道德的发展不但受到社会需要驱动,而且受到个体原有品德基础制约,没有品德基础的道德是空洞的道德,这样的道德,不仅难以转化为个体的信念,而且妨碍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品德的形成、发展以一定的社会道德为基础,没有道德基础的品德是虚假的品德。
2.区别
(1)概念
①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所支持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们分辨是非善恶的尺度,进行道德判断的依据,调节道德行为的准则。因此,道德是一种被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并支配他们行为的社会意识形式,是一定社会心理(尤其是民族心理)发展中长期积淀的产物。
②品德是在一定社会道德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支配、调节个体道德行为的个体意识,是一定社会道德个性化的反映,具体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遵循一定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心理倾向。
(2)产生的力量源泉
①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要,即按一定的社会要求,为协调社会生活中物质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等社会关系,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谐、平衡和发展。
②品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个人需要,即个人为了归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就必须适应现实生活,协调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自觉按照社会道德规范发展、完善自我品德。
(3)反映的内容
①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对社会关系(尤其是现实道德关系)的理性反映,即以社会观念形式概括反映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②品德作为个人意识的一种形式,反映了个体道德需要与社会道德要求的基本关系,即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成为自己的内在信念,形成稳定道德品质意识的过程和结果。
总的来说,道德反映的内容比品德反映的内容广阔得的多,概括得多。
(4)表现的方式和发挥作用的途径
①社会道德一经确立,就以传统、公德、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并对整个社会关系的维持起调节、控制作用。
②品德一旦形成,就以个人信念、理想、稳定的心理倾向和惯常的行为倾向等方式表现出来,并对个体的品德行动起支配调节作用。
道德 | 品德 | ||
联系 | 互动发展 | ||
区别 | 概念 | 社会现象 | 个体意识 |
力量源泉 | 社会需要 | 个人需要 | |
反映内容 | 对社会关系(尤其是现实道德关系)的理性反映 | 个体道德需要与社会道德要求的基本关系 | |
表现方式 | 传统、公德、舆论 | 个人信念、理想、稳定的心理倾向和惯常的行为倾向 | |
发挥作用的途径 | 整个社会关系 | 个体的品德行动 |
三、品德vs德育
1.联系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德育过程是教育,是手段;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发展,是目的。两者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2.区别
(1)活动方式
德育过程主要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边活动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
(2)影响因素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接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而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有自觉地因素,也有自发的因素。
(3)形成结果
德育过程的结果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而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可能与社会要求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德育 | 品德 | ||
联系 | 教育与发展 | ||
区别 | 活动方式 | 双边 | 单边(个体) |
影响因素 | “三有” | 各种因素 | |
形成结果 | 符合社会要求 | 与社会要求可能一致、可能不一致 |
四、习题小测
【例题】【判断题】德育过程是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所以德育过程是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 )
【解析】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但德育过程不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这两个概念之间,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是有区别的。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的过程,它是一种教育活动的过程,具有可控性,属于社会现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则是个体思想品德的发展过程,它是一种自然发展的过程,可控性差,属于个体现象。故本题说法错误。
以上即为态度、品德、道德、德育相关概念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