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相关深化”,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感知运动阶段
1.客体永久性
在客体永久性形成之前首先形成的是知觉的恒常性,这里的恒常性主要指形状恒常性和大小恒常性。知觉和感知-运动图示是相互关联的,这两种恒常性与感知运动图式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①形状恒常性
将一只奶瓶倒过来给一个七、八月大的儿童,如果儿童注意到红色的橡皮奶嘴放在背后时,很容易就能将奶瓶倒转过来,但如果儿童只能看到白色奶瓶底部的时候,就不会把奶瓶倒过来。
九个月之后,儿童形成了客体永久性,这时不论何种情况儿童都会把奶瓶倒过来。
②大小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的出现是在视觉和抓握的协调之后出现的。视觉和抓握的协调大约在4个半月左右出现,大小恒常性约在6个月左右出现。因为物体在眼中的投影会发生变化,但物体在触觉中保持着恒常性,所以会形成大小恒常性。
③火车实验
这个实验用来证明在客体永久性形成之前,儿童并不能够理解“隧道效应”。所谓隧道效应就是指物体A经过物体B下面时,物体A虽然完全看不见,但如果物体A在它入口前被察觉到,儿童对物体A的位置有了一个知觉而不是感觉的印象,他就能预料物体A的出口。
皮亚杰设计了这样的实验:将一个沿着ABCD线路移动的物体给儿童看,A到B这段可以被儿童看到,但B到C这段被遮住了,C到D这段又可以被看见,D之后又不能看见了。
还没形成客体永久性的5、6个月的儿童会在物体在B处消失后在A处寻找,物体移动到C处出现后,儿童非常惊奇,并注视C到D这段路程,当物体到D处消失后,儿童会先在C处寻找,然后再去A处寻找。
二、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①各种守恒性的产生时间
儿童在7、8岁时发现物体守恒,能对一块泥土的外形变化做出正确判断。9、10岁时,能发现重量守恒。11、12岁时,能发现容积守恒(物体沉入水中时能测量被物体排去水的溶剂)、长度守恒(一根直线和等长的线段的比较)。
②群集运算——分类
皮亚杰设计了这样的实验:一共有12朵花,记为B;其中有6朵樱草花,记为A。对五六岁的儿童而言,都能指出整体B和部分A的花朵数,但如果问A和B的花朵数相比,哪个更多?这时的儿童不能回答处A
③两种可逆性
可逆性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逆向性,一种是互反性。逆向性的特征是当他与正运算结合时,就消失了,如A-A=0。互反性的特征是指它的互反性运算与原运算相结合而产生一个等值,即如果A<=B,B>=A,则A=B。
这两种可逆性在具体运算阶段就已经存在了,但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逆向性和互反性只是单独的系统,不能够组合在一起,只有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才能将其组合。(见下文双参照体系图式)
三、形式运算阶段
①四元变换群
皮亚杰认为,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在判断两种现象的关系时,可以用四种变换形式对现象与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推论,称之为四元变换群,分别是:
②双参照体系图式
蜗牛沿着木板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爬行,而木板本身随着一个外部参照点前进或倒退。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理解这两对正面和逆向的运算,但不能成功将他们组合起来,而且也不能遇见如若木板的移动补偿了蜗牛的移动时,蜗牛即使爬行,对于外部环境而言也是相对不动的。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后,随着四元变换群的引入,懂得了补偿的概念,就可以理解I·R=N·C,其中I是指蜗牛向右移动,R指木板向左移动,N指蜗牛向左移动,C指木板向右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