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迁移理论的前世今生(上)”,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早期学习迁移理论一直是考试中的难点,很多同学因为不能正确地理解它们,导致备考时增加了不少的记忆负担,做题也存在较大难度。今天我们就一起全面地认识早期迁移理论,以便更好地进行备考吧。
一、形式训练说
(一)代表人:18世纪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
(二)地位:最早解释迁移现象的理论,但因缺少实验依据,未能成为正式的理论。
(三)发展历程
1.雏形: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要培养哲学王,通俗地说就是智力超群的人。柏拉图曾说,“不学几何学的人,不准进我的门”,因为只有经过几何学的训练,才能具备良好的智力。这就是形式训练说的“雏形”。
2.理论基础:沃尔夫的官能心理学。
3.现实作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形式训练说一直作为课程编制的指导。
(四)主张
1.迁移的根本原因是能力。因此形式训练说重视形式训练,强调教学的目标是训练和改进心智,同时忽视具体知识的学习。
2.迁移是自动产生的。
(五)评价
形式训练说受到了后世的批判。詹姆士在1980年通过《森林女神》记忆实验指出记忆的改善不在于能力的提升,而在于方法的改善,批判了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的根本原因在于能力的观点。
桑代克在1924年和1927年分别做了两次规模很大的实验,在批判沃尔夫的形式训练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迁移理论。
二、共同要素说
(一)代表人:桑代克、伍德沃斯。
(二)理论基础:刺激-反应联结理论。
(三)实验:形状知觉实验。
(四)观点:共同要素说认为,存在共同要素才能产生迁移。该观点是在刺激-反应联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本质上都是认为学习是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
(五)影响
共同要素说对形式训练说的批判,使教育脱离了不考虑实际生活、只注重形式训练的状况,更多地重视运用类内容的教学,也可能地让所学内容与将来的实际生产生活相结合。
【小试牛刀】羽毛球打得好的人,网球也打得好,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说
C.三维迁移理论
D.关系转换说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习迁移理论。
选项A,相同要素说也称共同要素说,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条件就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要素。
选项B,概括说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选项C,三维迁移理论认为两个情境的刺激与刺激之间具有相同、相似和无关三种情况,反应与反应之间具有相同、相似、无关、相关和对抗五种关系。例如,如果两个情境的刺激相同,反应相同则产生最大正迁移,反应相似则产生一定程度的正迁移,反应无关则产生零迁移,反应相关产生一定程度的负迁移,反应对抗则产生最大负迁移。
选项D,关系转换说认为迁移的关键在于被试对情境中各种关系(或完形)的顿悟,如果两个问题具有相同的深层结构关系,那么对其中一个问题的训练将对另一个问题产生迁移。
题干中,两种活动中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即共同要素,可以引起迁移。故此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