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中违背教育性原则的实验

2022-03-25 16:27:34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中违背教育性原则的实验”,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研究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六大原则主要有: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综合创造原则。这六个原则各自有其中的意义,是教育心理学家在研究中需要注意和遵守的。其中的教育性原则是规定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对被试者身心健康保护的原则,有其独特的意义。

教育性原则又叫伦理性原则,是指在研究心理学问题时,研究者不能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研究者有保护被试的义务,研究过程不能损害被试的身心健康。在漫长的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中,仍然出现了违背伦理性原则对被试者造成了危害身心健康的实验。其中有三个比较著名的实验,分别是1920年美国华生的小阿尔伯特形成恐惧反应的研究、1963年米尔格拉姆进行的虚拟电击其他被试的权威服从实验、1971年津巴多教授进行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一、华生的小阿尔伯特恐惧实验

实验开始前华生雇用了一个不满周岁叫做小阿尔伯特的儿童,并对他进行了测试,发现儿童对周围常见的物品如兔子、白鼠等没有恐惧心理。实验过程中,当小阿尔伯特的手触摸到兔子的时候,华生在后面用铁锤敲击铁棒发出巨响,小阿尔伯特受到惊吓。以后每次当儿童触摸到兔子或白鼠的时候都让他受到惊吓,长此以往,小阿尔伯特渐渐地对身边某些带毛发的东西都产生了恐惧心理。后来根据有人进行调查,发现小阿尔伯特已经在六岁时去世。

二、米尔格拉姆的虚拟电击其他被试的权威服从实验

1963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进行了一次以探讨个人对权威人物的服从情况的实验。实验之前,米尔格拉姆安排实验助手作为假被试充当学生,真正的被试充当教师。他们被分为两人一组,学生和教师各一人,并向他们声称此次实验是研究惩罚对学生学习影响的实验。试验开始,每组“教师”和“学生”分别安排在两个房间里,在“学生”的胳膊上绑上电极,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就会施以电击惩罚。随着被电次数增加,“学生”发出痛苦的喊叫。有的“教师”不忍心再继续下去,却被实验者严厉地督促继续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有二十六名被试服从了实验者的命令,另外十四人拒绝执行命令。其实,这项实验中的电击是不存在的,痛苦的喊叫是充当“学生”的假被试者表演出来的。但是这项实验仍然对真被试者的心理造成了伤害,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做出的“电击”行为感到焦虑和痛苦。

三、津巴多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1971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津巴多在地下室搭建了一个模拟的监狱,并招募了24名身心健康的志愿者进行实验。他们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扮演狱警,另一组扮演囚犯。实验者追求真实的监狱环境,对规则要求非常严格。志愿者们在这个环境中“入戏”太深,扮演狱警的志愿者经常在监狱中虐待扮演囚犯的志愿者,比如体罚、关禁闭、用灭火器喷射等。由于多次受到虐待,部分“囚犯”出现情绪崩溃的现象。最终,原本计划进行两周的实验在进行第六天之后就被迫结束。

以上的实验都是在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中违背教育性原则(伦理性原则)的典型例子,这些实验给被试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或负面的影响,受到人们的广泛质疑和谴责。

以上是给大家介绍的三个违背教育性原则的实验,下面做一道题来巩固一下吧!

【单选题】教育研究者尊重被研究者的权利,审慎解释研究结果,避免对研究对象造成某些不良影响,遵循了教育研究的( )。

A.伦理原则 B.主观原则 C.创新原则 D.可行原则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综合创造原则。伦理性原则是指在研究心理学问题时,不能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研究者有保护被试的义务,研究过程不能损害被试的身心健康。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