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仅需两步,轻松区分斯金纳的强化与惩罚

2022-02-14 16:32:22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仅需两步,轻松区分斯金纳的强化与惩罚”,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斯金纳一直是很多人的“心头恨”,他关于“正负强化”、“正负惩罚”的区分,让不少一开始接触这块知识的人栽过跟头,那有没有什么“偷懒小技巧”可以用来辅助做题呢?有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找行为。有同学会疑惑,我知道强化会让行为概率上升,但问题是一个题目里可能有好几个行为,那我要看哪一个呢?很简单——看题目中我们期望主体改变的行为。举个例子:妈妈告诉小刚,如果考试考得好,那就可以带他去迪斯尼玩。在这个例子里,涉及“行为”有两个:①“考试考得好”,②“去迪斯尼玩”。按照我们之前的说法,大家看一下,那这两个行为哪个是我们期望主体改变的呢?很明显是“考试考得好”这件事,因此,我们就确定了行为。那相对应的,“去迪斯尼玩”就是妈妈给到的“强化物”。

前置条件确定后,我们就可以正式开始做题了。根据条件,看行为频率是会增多还是减少。按照我们之前学过的内容,“强化”会增强行为发生概率,而“惩罚”会使相应的行为减少。由此我们可以反推本题:因为想去迪斯尼,所以小刚“考试考得好”这件事的概率会上升,由此我们判断,小刚受到“强化”。那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呢?

其次:看行为主体是被“施加”了一个刺激,还是被“撤销”了一个刺激。如果是“施加”一个刺激,则为“正强化”或者“正惩罚”;若是“撤销”一个刺激,则为“负强化”或者“负惩罚”。大家可以这么理解,我们在数学上用“+”代表正数,“-”代表负数,因此“加刺激”为“正”,“减刺激”为“负”。我们再来看上文的例子:如果考得好,就去迪斯尼。原来并没有去迪斯尼这个事,考得好就会有,所以这是“施加”了一个刺激,因此为“正”。综合以上两步,这个例子里小刚使用的是“正强化”。

最后,还有额外考虑一个问题——消退。消退也会使行为概率下降,但这个比较好判断,特点是没有任何强化物,就是我们常说的“置之不理”。

答题技巧说完,我们可以通过题目来练习一下:

【题目再现】一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规定他一个月不准吃麦当劳,这种做法属于( )。

A.正强化 B.正惩罚 C.负惩罚 D.负强化

用我们的答题技巧进行一下解析:首先,找行为。在这个题目中,我们期望改变的目标行为是孩子“打人”这件事情,在“打了人就没有麦当劳吃”的这个条件下,孩子“打人”行为会变少,因此这是一种“惩罚”;而不准吃麦当劳的意思是,原来可以吃,但是如果打人了,就没的吃了,因此是“撤销”一个刺激,所以这是一种“负惩罚”。故本题选C。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