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

2022-02-09 20:45:33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这一知识点,在往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主要会以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的形式进行考查,要求考生们熟练记忆并背诵。在考查过程中除了会考查知识点的简单识记之外,还需要考生对于条件进行分类。接下来小编就带领大家来学习一下这一知识点。

1.外部条件

(1)家庭教养方式:据相关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家庭氛围是否和谐都会对孩子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产生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容忍、信任、民主的,将会有利于儿童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反之如果父母的教养方式是严格的、专制的,则会容易使儿童形成敌对的、不良的态度与品德。

(2)社会风气:社会风气由每一位社会成员的观念、信仰共同构成。社会的舆论、大众传媒的信息以及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榜样行为都会对儿童产生影响。良好的社会风气会对儿童的态度与品德形成正向的影响,促进儿童更好地形成态度与品德。不良的风气和社会氛围则容易影响儿童道德信念和道德价值观的形成。

(3)同伴群体:个体有对群体认同和依赖的需求。无论是正式的群体还是非正式的小团体,其氛围和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都会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4)学校环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同,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在学生的品德发展中能起到主导作用。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榜样作用、学校的校风校纪、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程及其他学科的教学也会对学生的品德形成产生影响,影响学生的品德发展。

2.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是个体所秉持的态度和行为有些不一致时个体出现的不舒服和紧张的心理状态。比如一个有烟瘾的人,明明知道抽烟不好,但还是想要抽烟,就是一种认知失调的状态。这种状态会促使人改变自己的态度和品德,以适应这种新的状态来保持平衡。所以认知失调也是态度和品德改变的原动力。

(2)态度定势:态度定势是一种内心倾向性,其产生于个体过往的经验,对过往事件的处理会使得个体形成一种对类似事件的倾向态度,这就是态度定势。比如一个人搀扶老人过马路,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家属还给他写了感谢信,那么当他下次再遇到同类事件时,他大概率也会选择继续这样做。这就是一种态度定势,他会影响着人是否接受新的事物,以及接受的量是多是少。

(3)道德认知: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对事件本身的认识,而这一认识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也就是个体对事件的具体判断。如对待校园欺凌事件,每个人的看法不同,有人认为能受到校园霸凌一定是因为这个人本身做错事了,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不应该欺负弱者。这都是个体对事件的不同认知,他们会影响着人新的品德的形成。

除此之外,个体的智力、年龄、受教育水平等都会影响个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只是影响的程度不同,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练习题

1.【多选题】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是( )。

A.同伴群体 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势 D.道德认知

【答案】BCD。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以上就是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同学们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逐一记忆他们,希望大家最后都能取得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