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2022-05-19 17:27:23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属于教育学当中的考点,考查题型以单选题和判断题为主,多为理解性的例子单选,其中各个特点容易混淆,因此只有清晰的分辨几个特点的区别才能准确的把握题目,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提供帮助!

一、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指的是个体在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具体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

1.顺序性

顺序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例如:个体在发展时总是先会爬再会走,先会走再会跑,这体现的正是运动发展从低级逐步到高级,是顺序性在个体发展中的典型体现。

2.阶段性

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例如:小学生的思维特征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中学生的思维特征主要是抽象逻辑思维,高中生出现辩证逻辑思维,其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不同思维特征体现的就是阶段性。

3.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个体不同方面所达到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

例如:个体的生理发展成熟时间要早于心理发展的成熟时间,这体现的是不同方面达到成熟的时期是不均衡的。

4.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的是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丧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可以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例如:生活中常见的盲人耳聪现象便是常见的互补性的体现。

5.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都有所体现。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例如:有人喜欢数学,有人喜欢语文,有人喜欢历史,这些都体现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不同,属于个别差异性。

在做题的过程中,同学们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两对规律的区别:①顺序性强调的是方向性,不可逆不可跨越,而阶段性强调的是不同阶段任务和特点不同;②不平衡性强调个体内在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之间的比较,而个别差异性强调不同个体之间的比较。

二、小练习

王阳明小的时候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却能够阅读祖父的藏书了,这体现的是( )。

A.个别差异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不平衡性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不平衡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个体不同方面所达到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题干中王阳明小时候不能说话却能阅读藏书,体现的是其阅读能力的发展先于说话能力,体现的是不平衡性。故本题应选D。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