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新课改的教学观”,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新课改在考试中常以单选题和多选题的形式呈现,偶尔也会以论述或案例的形式出题,因此,这部分知识点希望大家作为全题型备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新课改提倡的教学观吧!
一、教学从教育者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
“教育者中心”是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一种理念,突出表现为教师主导一切,主控课堂,一味的采用灌输式的理念和作风,这种专制的教育方式严重打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抑制了学生独立性的发展。
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强调应该倡导“学习者中心”,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意见想法及实际需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学习。
具体表现有:①鼓励学生参与教学;②创设智力操作活动;③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等形式
二、提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把教师单纯当做知识的传授者是一种传统的教育观点,面对现在急速更新的知识体系和高速发展的社会,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提升能力和生存适应性,就必须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只能让学生着眼于现在,而教会学生学习能够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以此让学生学会学习。
具体表现有:①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②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形式。
三、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应试教育注重“唯分数论”,片面追求高升学率,教育中过多关注结果人忽视了过程。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急功近利,忽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转而关注应试策略;造成教师不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及发展过程,忽视了引导和帮助,更加忽略了过程对学生能力提升的积极影响。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做到不将现成儿结论灌输给学生,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增强感知;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能够做到“容错”,给学生积极引导;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注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四、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不能够实现人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强调关注人: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新课改理念。
具体表现有: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等。
【考题再现】
1.【单选题】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反映了( )的教学观。
A.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B.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C.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D.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査的是新课改的教学观。
选项A,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强调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创设智力操作活动,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题干中的名言并非想要说明以学生为中心,故排除A。
选项B,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强调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是指好老师不是单纯教书,教学生,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门径,符合题意,故选择B。
选项C,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强调教师让学生经历过程,要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情境要生动形象且符合实际特点,要善于引导,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题干未体现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故排除C。
选项D,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强调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题干并未体现从学科本位转向人本位的理念,故排除D选项。
综上所述,本题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