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王夫之的教育思想”,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人。他是我国明清之际伟大的思想家和卓越的教育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王夫之的教育思想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考察频率不高,但是属于大家比较容易忽略的知识点,所以对于王夫之的教育思想,大家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 教育是治国之本 | 王夫之认为教育国家有两大问题:政治和教育。其中教育最为根本,但是教育又要受到政治和经济的制约。 名言:王者之治天下,不外乎政教之二端。语其本末,则教本也,政末也。 |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 提出人性“日生日成”的论断,认为人性不是天生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过程之中。从人性论出发,王夫之重视教育对人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继善成性,使之为善;改变青少年时期因“失教”而形成的“恶习”。 名言:性者,生也,日生而日成之也。 | |
教学思想 | 因人而进 | 教师要熟悉、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施教,即因材施教。 名言:君子之教因人而进之,有不齐之训焉。 |
施之有序 | 王夫之认为教学要按照顺序进行,即循序渐进。 名言:始教之以粗小之事,继教之以精大之事,继教以精大之理,乃使具知粗小之理,而终以大小精粗理之合一。 | |
学思“相资以为功” | 王夫之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条:学与思。学和思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不可偏废,要紧密结合。 名言:学愈博则思愈远;思之困则学必勤。 | |
道德观和道德修养论 | 道德观 | 1.主张“天理”和“人欲”紧密相联,“天理”存在于“人欲”之中。 2.提倡不以“一人之私”而“废天下之公”。对传统的的君臣之伦和忠君观念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臣该不该忠君,不能一概而论。 |
道德修养 | 1.强调立志,教师必须把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志向置于重要地位。 2.主张自得,认为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觉。 3.重视力行,强调将道德知识变成实际行动。 名言:知者非真知也,力行而后知之真。 | |
论教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 必恒其教事 |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工作,乐意精心培育人才。 |
明人者先自明 | 教师只有具有渊博的知识,深刻领会了道理,才能胜任教育工作。 | |
“正言”、“正行”、“正教” | 强调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 名言:师弟子者以道相交而为人伦之一……故言必正言,行必正行,教必正教,相扶以正。 |
练一练
1.“王者之治天下,不外乎政教之二端。语其本末,则教本也,政末也。”提出这一观点的是我国明清时期的教育家( )。
A.韩愈 B.朱熹 C.王夫之 D.黄宗羲
1.【中公教师解析】C。本题考查王夫之的思想。王夫之在反思明朝灭亡的原因时深刻的认识到,“王者之治天下,不外乎政教之二端。语其本末,则教本也,政末也。”教育是治理国家的根本,而明朝后期,教化日衰,学校教育名存实亡,培养不出国家可用之士,以致国家处于危难之时,却无“扶危济难”的真才实学之人。所以,想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就要革新教育,把学与用、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他主张“尽废古今虚妙之说,而反之实。”学校要拓宽教育内容,广设各种实用知识。C项正确。
A选项,韩愈的主要思想体现在他的“性三品”说,与题干不符,排除。
B选项,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与题干不符,排除。
D选项,黄宗羲指出,八股文考出的是不务实际、欺世盗名的官吏,他们平时空谈治国安民的道理,而“一旦有大夫之忧,当报国之日,则蒙然张口而坐云雾。”为了改变这种学风,他提出了“道无定体,学贵适用”的思想,主张学与用相结合,凡是能“应务救国””的学问,都值得传授,反对“墨守一先生之言”的做法。而且政府要广开取士门路,扩大考试内容,延揽天下人才,不应仅仅以“四书五经”作为取士标准。与题干不符,排除。
A、B、D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