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荀子的教育思想”,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人物简介
荀况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况,世称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
二、教育思想
(一)人性论
荀况道:“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所以他倡导人性本恶。
(二)教育作用
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是指人为,泛指后天一切人为的努力而使本性发生的变化。所以需要发挥教育的作用,“化性起伪”。除此之外,也需要注意环境的影响。他认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捏,与之俱黑”。有什么样的风俗,就会有什么样的习性。
(三)教育目的
荀况把当时的儒者划分为几个层次,即俗儒、雅儒、大儒。他以为,俗儒对《诗》、《书》礼义仅会作教条诵读而已,全然不知其用。雅儒的言行已能合礼义《诗》《书》的精神。大儒是最理想的一类人才,他们不仅知识广博,而且能“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以已知推知未知,自如地应对从未闻见过的新事物、新问题,自如地治理好国家。
(四)教育内容
他重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儒家经籍的学习。荀况以为,各经自有不同的教育作用。在诸经中,荀况又尤重《礼》,以之为自然与社会(道德与政治)的最高法则,所以说“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五)教育方法
荀况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况以为,行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高的阶段。他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在先秦儒家诸子中,荀况是最为提倡尊师的。孟轲曾经提到“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的说法,将君师并称,荀况进而把师提到与天地、祖宗并列的地位。他认为学习与教育就没有比跟从师长更有效、更方便的方法了。而且教育还有着治理国家的作用。由此推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心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在此,荀况把国家兴亡与教师的关系作为一条规律概括出来,令人深思。因此,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荀况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他还提到对教师的要求:“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因此,当教师有四个条件:一是有尊严,使人敬畏;二是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经验;三是讲授解说准确适当,不违背师道;四是能体会礼法的精微道理且能加以阐发。
(七)美育思想
荀子认为“性不能自美”,只有通过诗、书、礼、乐才能改造人性,使人去恶从善,强调了美育的道德教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