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初探索-孔子德治篇”,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德治思想简介
“德治”思想由孔子开创的,是孔孟儒学大力提倡的政治主张,它是指以礼乐教化来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其中心思想是对人民施行道德教化,令人主动地心悦诚服,而不是靠严刑峻法来迫使人民畏敬,是一种以道德自律手段的政治理论。
二、德治思想的主张
1.以礼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
(1)礼乐制度为统治的思想核心,“仁”是作为礼的重要内容;
(2)仁基本性质和内容,是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于礼的规范。
2.“为政以德,德主刑辅”强调道德教化,要明德慎罚
(1)用德化进一步充实和加强礼治,“仁”是德化的具体内容;
(2)孔子在“德治”思想中把国家管理和治理的对象归结为人,用“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因而德治追求的和谐安宁的社会,是以民为本,而不是以君为本的;
(3)从社会政治方面看,孔子所谓的礼,规定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维系着整个上层建筑的宗法等级制;
(4)作为治国的理念,强调人的重要性,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尊重民众的,要对民众进行教育,用礼来规范他们的行为,提高民众的道德自觉,使他们在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去遵守社会规范,从而达到社会的平衡和和谐,反对简单的用刑法。
三、关于德治常见言论
1.言论:“人而不仁如礼何”
解释:一个不仁的人是不能够真正的理解礼和实行礼的。
2.言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解释:如果只用政治去开导民众,用刑法去惩罚民众,虽然可能畏法而不敢犯法,但缺乏道德自觉。如果用仁德去教导民众,启发他们的道德自觉,同时又用礼去规范他们的行为,民众的行为就能合乎社会的规范,达到社会的和谐。反对专以政令、刑法治国。
3.言论:“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解释:只要统治者做出表率,自觉地遵守礼制,人民也就好治理了。
综上所述,德治的核心是以民为本,反过来说,唯有以民为本,才能谈得上德治。一如明末思想家朱舜水言:“常怀一点爱民之心,时时刻刻皆此念充满于中,自然事事为百姓算计;有一民不被其泽,便如已溺已饥,安得无不忍人之政?”
4.言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解释:只有让老百姓有了羞耻之心,才能在他们内心建筑起一道地域一切犯罪诱惑的坚固防线,才能在根本上消灭犯罪的根源,让他们自觉的不犯罪。
四、德治思想的启示
德治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和伦理学说产生了巨大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为政以德、爱民惠民、取信于民、勤学敏思等。
【题目演练】
【多选题】孔子的德治主张的主要内容是( )。
A.愚民政策 B.礼治与正名 C.举贤才 D.实行平均主张
【答案】ABCD。解析:孔子的德治主张主要包括礼治与正名、举贤才、平均主张、愚民政策等;主张礼是国家大事,为国家安宁应全面恢复礼制,以此稳定政治秩序。举贤是选拔优秀的德才兼备者得人才者的天下。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孔子认为财富不均才导致国家隐患,提倡平均主义。孔子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愚民政策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国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