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D类辨析题目分析

2022-10-04 23:35:03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更好的备考2022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笔试模拟题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D类辨析题目分析”,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辨析题又叫判断分析题,即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对某个教育观点、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进行判断分析的一种题型。它要求应试人员对试题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正误判断、具体分析、说明理由、得出结论。此类题型主要考查应试人员对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其教育观念、辨别是非能力、辨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此类题目难度较大,对应试人员基础知识掌握、认知水平、分析能力和解题技巧要求非常高。接下来,我们将结合经典辨析题目,一起来梳理作答思路,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例题精选】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因此,班级管理也需要发挥学生的力量。

要求:判断准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题干说法正确,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纵观我国教育发展趋势,不论是素质教育要求“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还是新课改秉持以人为本,提出“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从教育者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的教育观,均体现了教育重心向学生本身发展的倾斜。因为我们深知,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避免传统教育填鸭灌输、机械刻板的弊端,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班级管理也亦如此。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要实现此目的,“以生为本”是立足点。班主任要坚持主体性原则,不论是制定计划,还是确立管理内容和方式,都要尊重学生主体,从而建立一套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促成学生的自主发展。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还需充分发挥民主作风,引导学生根据集体建设的要求自主选择目标,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解答提示】

1.确定辩点:

①辩点一:是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是)

②辩点二:是否班级管理要发挥学生的力量?(是)

2.阐明理由

①辩点一:阐述素质教育、新课改的要求以及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弊端。

②辩点二: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主体性原则以及怎么做。

故题干说法错误。

【知识补充】

★★素质教育内涵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科教兴国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所以,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1)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2)提高全民素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宗旨。

(3)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因此:

(1)素质教育要求普遍提高教育质量,逐步缩小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经济发达地区学校与经济落后地区学校的差别,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儿童都享受平等的教育;

(2)素质教育要求全体适龄儿童都入学接受现代学校教育,防止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学生流失,更反对以学生智力、成绩、行为不良为借口强迫学生退学,以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3)素质教育要求普遍提高学生素质,为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现代的公民奠定基础。

因此,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也是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新课改的学生观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以人为本学生观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班级管理的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充分发挥班主任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根据集体建设的要求自主选择目标,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让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主动积极地参与班集体建设,真正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以便在集体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以生为本”是班集体教育活动的立足点。班主任首先必须确立这样的原则,从制定计划到确立教育内容和方式都要努力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建立一整套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自主性的激励机制。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