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更好的备考2022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笔试模拟题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练习题(16)”,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招教考试中除了背诵复习重点知识点外,对习题的必要练习也是不可或缺的,大家快来试试看吧!
一、单选题
1.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是( )。
A.福禄贝尔 B.乌申斯基 C.夸美纽斯 D.卢梭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发展的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因此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故本题选择C项。
2.根据我国心理学家对个体的心理发展的划分。( )相当于高中时期。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分别为: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其中阶段性表现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和老年期(65岁以后)。高中时期的学生年龄处于14、15-17、18岁左右,处于青年期,故本题选C。
3.皮亚杰假设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下列哪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式形象模式,但思维扔受具体表象的束缚( )。
A.前运算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算阶段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这一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是: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故本题选A。
4.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 )个因素。
A.三 B.四 C.五 D.六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败归因理论。
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性归因。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故本题选D。
5.“见微知著”表现了知觉的( )。
A.恒常性 B.选择性 C.整体性 D.理解性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觉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是指: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知觉的整体性提高了人们知觉的效率。例如,远处走来的熟人,虽然看不清他的面孔,但可以凭借身体外形、走路姿势和其他线索辨别出来。这种见微知著、一叶知秋的现象,缺点是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
故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C。
6.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了解的生活常识都属于( )。
A.情景记忆 B.情绪记忆 C.陈述记忆 D.程序性记忆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记忆的类型。
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等陈述性知识的记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概念和观念等。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的生活常识都属于这类记忆。
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C。
7.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 )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人。
A.赫尔巴特 B.杜威 C.马丁·路德 D.夸美纽斯
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义务教育的渊源。
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宗教领袖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人。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中,路德为了争取人们信仰新教,提倡广设学校,由政府公费设立。西方称其为“国民教育之父”。1619年,德国魏玛公国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入学,这是最早的义务教育。在1763年到1819年,德国基本完善了义务教育法规。
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C。
8.美国心理学家( )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启示人们教育要尊重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儿童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
A.格赛尔 B.威尔逊 C.霍尔 D.高尔顿
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内发论代表人物格赛尔的教育思想。格赛尔认为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并做了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论证自己的观点。故本题答案选择A。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为学生如果没有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如果没有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这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 )提出的观点。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在《论语·述而》论语述而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的产婆术早几十年。故本题答案选择B。
10.马斯洛指出,人们需要动力实现某些需要,有些需要优先于其他需要。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儿童在学校里积极结交其他小伙伴的现象属于( )。
A.安全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属和爱的需要也称为社交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的归属感等。题干中儿童结交小伙伴属于归属与爱的需要,故本题答案为D。
二、多选题
1.教学过程的特点可以表现为( )。
A.复杂性
B.间接性
C.引导性
D.简捷性
1.【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的特点。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的认识世界;
(2)引导性,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
(3)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
综上所述,故正确答案为BCD。
2.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2.【答案】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的分类。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综上所述,故正确答案为CD。
3.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具体形式包括( )。
A.研究性学习 B.劳动技术与实践
C.音乐、美术课 D.信息技术教育
3.【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具体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C两项与意义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BD。
4.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包括( )。
A.同化 B.顺化 C.平衡 D.异化
4.【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观。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包括同化和顺应符合两个过程。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BC。
5.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可将学习迁移分为( )。
A.负迁移 B.正迁移 C.横向迁移 D.零迁移
5.【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的类型。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可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两种学习也可能不发生影响,这种状态称为零迁移,它是迁移的一种特殊形式。C项与题干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B、D。
三、判断题
1.教育是决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 )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教育的确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强大的反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并不起决定作用。教育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而只能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为其所规定的轨道上发挥作用,不能超越这一轨道。教育也不能成为决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故本题说法错误。
2.杜威是活动课程的代表人物。( )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活动课程的相关知识。活动课程代表人物:杜威和克伯屈。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设计课程。
故本题说法正确。
3.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关键期。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故本题说法正确。
4.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课堂内容标准,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材料等。( )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课程内容标准、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材料等。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课程内容,但十分关注教学内容的结构、难度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教学目标是设置、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组织方法。
故本题说法正确。
5.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遗忘的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作出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都遵循着先快后慢的规律。故本题说法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