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更好的备考2022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笔试模拟题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练习题(13)”,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一、单项选择题
1.1939年,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的是( )。
A.凯洛夫 B.马卡连柯 C.赞科夫 D.巴班斯基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凯洛夫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选项B,马卡连柯,主要从事对流浪儿和少年违法者的教育改造工作,他的《教育诗》就是在高尔基工学团真实而形象的实践记录。集体主义教育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方面,“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教育,是集体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
选项C,赞可夫,他的《教学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选项D,巴班斯基,他在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创造了大面积克服留级现象的经验,直接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实验材料。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A选项。
2.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 )表现出来的。
A.培养人 B.参与政治活动
C.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 D.参与经济活动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表现在: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和促进民主。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通过培养人来实现。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故A项为正确选项。
选项B,参与政治活动属于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途径之一,但不是主要途径。
选项C,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这是教育对文化产生影响的主要表现。
选项D,参与经济活动体现的是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
题干中,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通过培养人才来实现。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选A。
3.一位新入职的老师向经验丰富的张老师借教案上课时,张老师拒绝了,说道:“我的教案不一定适合你,这个周末我们一起来探讨。”这表明张老师( )。
A.缺乏良性竞争的能力 B.缺乏团结协作的品质
C.注重帮助同事的方法 D.善于保护自己的隐私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观的具体内容。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要强调合作。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题干中,张老师注重帮助其他老师的方法方式,能够促进彼此成长。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张老师和其他同事互帮互助,是一种良性的竞争。
B选项,说法错误,张老师帮助了其他老师,有团结协作的品质。
D选项,说法错误,张老师拒绝新老师的要求,不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目的是为了在和新老师共同探索中,帮助新老师更快的成长。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C。
4.英国18世纪末为了解决国民学校教师短缺问题,创造出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是( )。
A.班级授课制 B.道尔顿制
C.贝尔—兰卡斯特制 D.文纳特卡制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组织形式。
选项A,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它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选项B,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的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目、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和检查。它是美国的柏克赫斯特于1920年在道尔顿中学创立。
选项C,导生制又叫贝尔—兰喀斯特制,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喀斯特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曾在英国和美国流行过数十年,为英、美两国普及初等教育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C选项正确。
选项D,文纳特卡制是由美国教育家华虚朋提出,于1919年在伊利诺斯州文纳特卡镇公立学校实行的一种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题干描述的英国18世纪为解决教师短缺,创造的教学制度,C选项贝尔—兰卡斯特制符合题干要求,故本题选C。
5.对同样的试卷组织两次评分,评分结果相差悬殊,这表明测验的( )。
A.可信度低 B.有效性差 C.难度低 D.区分度大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衡量测验题目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选项A,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多次施测的一致程度,包括时间上的一致性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两次测量相差悬殊,说明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不高。因此,A选项正确。
选项B,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就是想知道什么,通过这次测验可以知道。
选项C,难度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在教学测量中,通常用答对或通过测验的人数比例作为难度值。一般来说,难度值平均在0.5最佳;难度值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测验的信度。
选项D,区分度有时也称鉴别力,主要指测验对于不同水平的被试加以区分的能力。区分度与难度有关,只有在试卷中包含有不同难度的试题,才能提高区分度,拉开考生得分的差距。难度适中,区分度才高,难度太大或者太小,区分度都不高。
根据题干中描述的关键词“两次评分,结果悬殊”,属于信度低,故本题选A。
6.某小学六年(1)班举行“我心中的祖国”作文竞赛活动,根据班级活动目标和功能划分,这属于( )。
A.个性发展,社会适应 B.学习提高,综合实践
C.思想道德引领,个性发展 D.思想道德引领,社会适应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班级活动的类型。
班级活动根据班级活动目标和功能可以分为:
(1)思想道德引领类班级活动。思想道德引领类班级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思想情感、健康的心理素质。例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清明祭扫活动、主题演讲等。这类活动重在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某种情感,在参与活动后更要表现出与这种情感相应的行动。
(2)学习提高类班级活动。学习提高类班级活动侧重于学生对一定知识、技能、学习方法的获得与练习。例如针对学科教学内容的各种知识竞赛、演讲、科技创新、课题设计,或者针对日常生活的主题知识获得活动等。学习类班级活动既有利于知识和方法的习得、保持,又可以增加学生独立探索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产生问题解决后的成就感。
(3)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个性发展类活动主要是充分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特长优势、发掘自身潜力而开展的活动。例如作文竞赛、诗歌创作和朗诵比赛、歌咏比赛等。在展示活动中让学生展示自己优势的同时,学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社会适应类班级活动。社会适应类班级活动着重让学生习得社会生活的必要规范、技巧,以及人的生活智慧、生活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化水平。其中包括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社会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
题干中举行“我心中的祖国”作文竞赛活动既属于思想道德引领类班级活动,涉及爱国主义教育,又属于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作文优势。故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C。
7.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 )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A.体罚 B.变相体罚
C.体罚、变相体罚 D.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
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章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故D选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8.“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这句话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 )特点。
A.针对性 B.双重性 C.全面性 D.典范性
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选项A,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表现为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和专门要求。
选项B,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是指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始终贯穿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要求,育人被视为教书的根本。
选项C,在古今教育发展的长河中,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教师职业劳动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选项D,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是指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对教师自身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手段,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
题干中的古文的意思是,古往今来,但凡为师者都注重德才兼备,不仅要教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学生“立世之德”,而传德尤为根本。故此题排除ACD,应该选择B。
9.教师注意力的特点集中表现在( )。
A.注意集中能力 B.注意稳定能力 C.注意转移能力 D.注意分配能力
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品质。教师注意力的特点集中表现在注意的分配能力上。注意的分配能力是指教师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把自己的意识集中在主要对象,又要分散注意到其他对象的能力。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较强的注意分配能力。D选项正确。
A选项,注意的集中性特点指的是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和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并抑制多余的活动,以保证注意的对象得到比较清晰和明晰的反应。体现不出教师注意力的集中特点,故排除。
B选项,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与题干不符,排除。
C选项,注意转移能力指的是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向另一事物上去。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10.有经验的司机,在正常开车时,可以顺利与别人交谈,此时他的动作技能处于( )。
A.认知阶段 B.联系形成阶 C.动作模仿阶段 D.自动化阶段
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关于操作技能形成阶段的理论的理解。操作技能形成一般分成以下阶段:操作定向阶段、操作模仿阶段、操作整合阶段、和操作熟练阶段。菲茨与波斯纳也提出了经典的操作技能形成三阶段模型,分别是: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二者有相应的联系。
选项A,认知阶段也称作操作定向阶段,即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与题意不符,排除。
选项B,联系形成阶段对应操作整合阶段,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与题意不符,排除。
选项C,动作模仿阶段对应操作模仿阶段,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与题意不符,排除。
选项D,自动化阶段也称操作熟练阶段,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题干中经验丰富的司机在开车过程中可以与别人交谈,说明司机开车的技能执行日趋自动化,与之契合的是自动化阶段。符合题意。
以上ABC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D。
11.进入初中后,小磊为了赢得在班级的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学习,根据奥苏贝尔的理论,小磊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识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生理内驱力
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奥苏贝尔关于学习动机的分类,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动机应该包含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A选项,认知内驱力是指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这种内驱力,一般说来,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
B选项,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题干中小磊学习是为了赢得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努力学习,是一种自我提高内驱力,故B选项正确。
C选项,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D选项,坎农提出了机体的内平衡这一概念来解释生理需要引发的行为。坎农认为,人体内有多种平衡机制,它们使人体内部能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包括温度、血糖水平、体液含量、酸碱比等方面,当任何方面出现不平衡时,就会产生恢复平衡的需要。这种需要会导致个体出现内驱力种驱动个体发生行为去帮助消除不平衡、恢复平衡的力量。
故本题选B。
12.问题行为发生在哪些人身上?( )
A.差生 B.后进生 C.优秀学生 D.差生、后进生、优秀生
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问题行为的概念。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概念不同。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某一种行为而言的,而且除了差生或后进生之外,优秀学生有时也有可能发生问题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里灵活而机智地处理和矫正问题行为。
题干中,问题行为可以发生在全体学生身上。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D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