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更好的备考2022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笔试模拟题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群体心理》模拟练习题”,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各位同学大家好。最近很多地区发布了考试的相关信息,这个时候你自身的知识掌握扎实吗?是否还不知道自己的水平如何?接下来,来应战几道“群体心理”的典型题吧,来测试一下自己的水平如何吧!
单项选择题
1.在很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雅的学生也会表现的粗鲁无礼,这种现象是( )。
A.从众 B.服从 C.屈从 D.去个性化
1.【答案】D。解析:去个性化指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会导致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从众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服从是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题干中在与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雅的学生责任感缺失,会产生平常不会表现的粗鲁无礼,属于去个性化。故答案选择D。
2.群体对个人活动起着促进和( )作用。
A.抵制 B.阻碍 C.导向 D.制约
2.【答案】B。解析:社会助长或社会促进,是指他人在场,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与社会助长相反,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活动效率或行为效率的下降,就称为社会干扰或社会抑制。因此,群体对个人活动起着促进和阻碍作用,故此题选择B。
3.班级早自习,老师不在,学生会出现特别吵,有些特别优秀的学生也特别吵,这种现象是( )。
A.模仿 B.服从 C.去个性化 D.从众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群体心理影响中的去个性化。概念:去个性化也称去个体化或个性消失,指的是群众中的个人,有时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而觉得责任该由大家负,从而使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或消失,一旦个体的控制系统减弱,暴力与反道德行为就可能出现。社会学家津巴度把群众中的上述现象称为去个体化。去个体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匿名性:匿名性是产生去个体化现象的关键之一,任何可能使成员降低自我认同的事件,都可能增强去个体化的效果。团体成员越隐匿,他们越会觉得不需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2)自我意识的降低:导致去个体化的第二个原因是自我意识的降低,人的行为通常受道德意识、价值系统及所习得的社会规范的控制。但是在某些情境中,个体的自我意识却失去了这些控制能力,人们觉得没有必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不顾及行为的严重后果,这种自我意识的降低,与匿名性一起,在去个体化的现象中起着重要作用。。从众强调的重点是迫于群体压力改变自己。题干中早自习老师不在,就为那些优秀的学生吵闹提供了匿名性的条件,那些学生心理本着法不责众,即便老师来了责罚大家也不是责罚自身的观点,所以表现特别吵闹,这是去个性化的现象。D项从众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题干描述并未产生群体压力,并不是大家都吵闹,所以优秀的学生也跟着吵闹,所以D项不符合。
4.当群体一起完成一项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A.从众 B.服从 C.侵犯行为 D.社会惰化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群体影响中的社会惰化。社会惰化是指许多人在一起工作,会降低个人活动积极性的现象。即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题干描述正是社会惰化的概念,其他选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故选D。
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痛苦的行为。侵犯行为的三个特点:第一,外显性;第二,伤害性;第三,有意性。
5.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班级管理
5.【答案】A。解析: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群体凝聚力对课堂管理功能的实现有重要的影响。有关的研究表明,关系融治、凝聚力强的班级,会使学生们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以,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